四月的陽光暖融融地裹著宋家屯,把院角幾株桃樹的花苞曬得微微綻開,粉白的花瓣尖兒透著嫩紅。超市後院的空地上,王素芬守著那口黢黑的大鐵鍋,木柴在灶膛裡“劈啪”響,鍋裡茶葉蛋的香氣裹著桂皮、八角的味道,順著風飄出老遠,連路過院壩的鄉親都忍不住停下腳步,抽著鼻子問:“素芬嬸,今兒個茶葉蛋又煮上啦?”
王素芬掀開鍋蓋,氤氳的熱氣撲得她額角冒了汗,她用漏勺翻了翻鍋裡的雞蛋,蛋殼上裹著深褐色的茶漬,油亮誘人:“可不是嘛!昨兒個晌午就賣光了,縣城來的李老板特意留了話,讓我今兒多煮兩鍋,他要帶回去給夥計們嘗嘗。”她擦汗時,手腕上的銀鐲子晃了晃,臉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還有好幾戶城裡來下鄉的,說就認準咱這味兒,比縣城供銷社賣的香多了。”
林薇和楚瑤剛從超市裡出來,聽見這話相視一笑。楚瑤懷裡的阿遙伸著小手,朝著鐵鍋的方向“咿呀”叫,楚瑤輕輕拍著他的背:“你也聞著香味啦?等會兒給你剝一個,讓你嘗嘗素芬嬸的手藝。”
林薇的目光落在超市門口的貨架上——那裡擺著幾袋張嬸昨天送來的酸菜,用粗布袋子裝著,袋口用麻繩係著;旁邊還有一小罐趙奶奶捎來的辣醬,玻璃罐上沾著點油漬,貼了張皺巴巴的紙片,寫著“辣醬”倆字。她忽然心裡一動,拉了拉楚瑤的胳膊,聲音裡帶著幾分興奮:“素芬嬸的茶葉蛋能做成招牌,為啥鄉親們這些好東西就不行?”
楚瑤順著她的目光看去,瞬間明白了:“你是說,把張嬸的酸菜、趙奶奶的辣醬這些土特產,好好包裝一下,當成正經商品賣?”她低頭摸了摸阿遙的小臉,“昨天張嬸還說,她的酸菜在村裡換不了幾個錢,要是能賣到縣城去,就能給孫子攢學費了。還有李嫂織的粗布,針腳又密又勻,城裡人說不定就喜歡。”
兩人越說越起勁,連王素芬都湊過來聽,手裡還拿著漏勺:“要是能成,我這茶葉蛋也能換個好包裝,省得總用報紙包著,顯得不講究。”
可第一次嘗試,就撞了不少軟釘子。
林薇和楚瑤挑了三樣最有特色的:張嬸的酸菜、趙奶奶的辣醬、村頭老孫頭采的野菜乾。她們先去找張嬸時,老太太正坐在門檻上擇菜,手裡的青菜葉被掐得整整齊齊,指關節上滿是老繭。
“張嬸,您這酸菜味道好,我們想幫您裝在玻璃罐裡,貼上標簽,放超市裡賣,能多賣些錢。”林薇遞過去一個透明的玻璃罐,罐口擦得鋥亮。
張嬸接過罐子,翻來覆去地看,眉頭卻皺了起來:“包裝?俺這酸菜祖祖輩輩都用陶壇子裝,倒出來還是那個味兒,換這玻璃罐乾啥?還得花錢買罐子,不值當。”她把罐子遞回來時,手指還在罐沿上蹭了蹭,像是怕碰壞了。
去趙奶奶家時,老太太正坐在院裡曬辣椒,紅彤彤的辣椒鋪了一竹篩。林薇說明來意後,趙奶奶拿起桌上的辣醬瓶——那是個舊醬油瓶,標簽都沒撕乾淨,瓶身上還沾著辣醬的油漬。
“辣醬就是吃的,能下飯就行,搞那些花裡胡哨的乾啥?”趙奶奶舀了一勺辣醬,遞到林薇嘴邊,“你嘗嘗,味兒正就行,不用裝得那麼好看。”
最讓林薇無奈的是老孫頭。老人背著一筐野菜乾來超市,枯黃的野菜乾用粗麻袋裝著,裡麵還混著幾根草屑。林薇拿出準備好的牛皮紙袋,想給他演示怎麼裝:“孫大爺,您把野菜乾裝在這袋子裡,係上麻繩,看著乾淨,顧客也願意買。”
老孫頭捏著牛皮紙袋,翻過來算了算,聲音裡帶著猶豫:“這袋子一分錢一個,俺這野菜乾一斤才賣兩毛錢,裝十斤就得花一毛錢,這不虧本嗎?”他把袋子還給林薇,搖著頭說:“俺還是用麻袋吧,省錢。”
傍晚的家庭會議上,氣氛更是沉了下來。宋衛東剛扒了兩口飯,就放下筷子,第一個潑冷水:“要我說,東西好自然有人買,整這些包裝、標簽的,都是沒用的花架子。咱超市賣的是實在,彆搞那些虛的。”
趙金鳳也跟著嘀咕,手裡還攥著賬本,指著上麵的一筆開銷:“上次買那些玻璃罐、牛皮紙,花了三塊多,要是賣不出去,這錢不就打水漂了?咱超市剛緩過來,可經不起這麼折騰。”
衝突在林薇提出“合作社”模式時,徹底爆發了。
“什麼社?”宋衛國放下飯碗,眉頭擰得緊緊的,手裡的筷子還沾著米粒。
“合作社。”林薇往前坐了坐,語氣很認真,“就是咱們統一收鄉親們的特產,按品質定收購價,然後統一包裝、統一貼‘宋記’的牌子賣,賺了錢按比例分給大家。這樣鄉親們能多賺錢,咱們超市的貨也更有特色。”
“這不就是倒買倒賣嗎?”宋衛東猛地站起來,椅子腿在地上刮出刺耳的聲響,“前幾年還抓投機倒把呢!現在政策雖然鬆了,可太過招搖,萬一出點事咋辦?彆忘了肖依然是怎麼跑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楚瑤趕緊接過話,聲音很穩:“衛東哥,現在不一樣了,改革開放鼓勵搞個體經濟,咱們幫鄉親們賣特產,是帶動大家一起賺錢,不是投機倒把。上次去縣裡,工商局的同誌還說,支持咱們發掘本地特色呢。”
“支持?”宋衛東冷笑一聲,“真出了事,誰來擔責任?咱們家好不容易把超市做起來,彆再惹麻煩了。”
一直坐在角落裡抽煙的宋老實,終於敲了敲煙袋鍋,煙灰簌簌落在地上:“都彆吵。薇薇,你把話說仔細點,這合作社到底咋運作,咋保證鄉親們不虧,咱也不虧?”
林薇深吸一口氣,平複了情緒:“張嬸的酸菜,在村裡換東西,一斤頂多換五毛錢;咱們裝在玻璃罐裡,貼好標簽,能賣到一塊二一斤,除去罐子的成本,給張嬸八毛錢一斤,她能多賺三成。趙奶奶的辣醬、孫大爺的野菜乾也是一樣,咱們不賺黑心錢,定價透明,每一筆賬都記清楚,該給鄉親們的一分不少。”
她掃過在座的人,眼神很堅定:“這樣一來,咱們超市有了彆家沒有的特產,鄉親們能多賺錢,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嗎?”
楚瑤補充道:“而且咱們可以打響‘宋記’的牌子,以後大家提到宋記,不隻是知道有超市,還知道有好吃的酸菜、辣醬,慢慢就有了名氣,生意才能做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