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衛東從南方回來的第三天,就敏銳地察覺到公司裡彌漫著一股不同尋常的緊張氣氛。
“這是什麼?”他拿起辦公桌上新出現的表格,眉頭緊鎖。表格上密密麻麻列著各種指標:庫存周轉率、坪效、人效、客單價...全是些他半懂不懂的名詞。
助理小張小心翼翼地回答:“宋總,這是楊總監要求各部門每月填寫的績效考核表。”
“績效考核?”宋衛東冷哼一聲,把表格扔回桌上,“我跑業務的時候,他楊帆還在學校裡背課本呢!現在倒來考核我了?”
正說著,門外傳來宋衛國響亮的聲音:“我不管什麼流程!這批貨今天必須發出去!”
宋衛東推門出去,看見大哥正對著電話那頭大發雷霆,臉色鐵青。
“大哥,怎麼了?”
宋衛國重重掛上電話,氣得手指發抖:“你說這個楊帆是不是存心跟咱們過不去?客戶急著要的那批服裝,就因為送貨單上少了個簽名,物流部就不敢發貨!非要等采購部補簽字!這不是耽誤事嗎?”
這時,宋建國也陰沉著臉從電梯裡走出來,手裡捏著一疊文件:“你們看看!財務部把我上個月的招待費報銷單打回來一半!說是不符合新規定!我請工商局的人吃飯,難道還要事先打報告?”
三兄弟站在走廊上麵麵相覷,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同樣的憤怒和無奈。
“這個楊帆,到底想乾什麼?”宋建國咬牙切齒。
當天下午的管理層周會上,矛盾徹底爆發了。
楊帆正在講解新的庫存管理方案,宋衛國突然打斷他:“楊總監,你這些理論在紙上說得通,但實際運營不是做數學題!你要求的安全庫存量根本不夠,遇到銷售旺季或者供應商延遲送貨,我們拿什麼賣給顧客?”
楊帆推了推眼鏡:“宋總,我是根據過去三年的銷售數據計算出...”
“數據數據!你就知道數據!”宋衛國猛地拍桌而起,“我管倉庫十幾年了,什麼時候該備貨,備多少,我心裡沒數嗎?非要按你那個什麼公式來?”
會議室裡的氣氛瞬間凝固。
李大明趁機接話:“楊總監,你要求所有供應商都要重新招標,那合作了十年的老夥伴怎麼辦?人家在我們困難的時候幫過我們,現在說甩就甩?”
“不是甩掉,是通過公平競爭優化供應商體係。”楊帆試圖解釋。
“什麼公平競爭!”宋建國冷笑,“不就是誰價格低用誰嗎?質量呢?交期呢?這些都能用價格衡量?”
楊帆深吸一口氣:“我們有一套完整的供應商評估體係,價格隻是其中一個因素...”
“得了吧!”宋衛國再次打斷他,“你那些評估體係,不就是幾張表格嗎?真正的合作關係是靠時間積累的信任,不是靠填表格填出來的!”
宋衛東見狀,趕緊打圓場:“大家都冷靜點。楊總監的方法可能有些生硬,但初衷是好的...”
“衛東,你才從南方回來,不了解情況。”宋建國不滿地看著弟弟,“這個楊帆來了以後,把公司搞得烏煙瘴氣!什麼都要按流程,什麼都要填表格,效率比以前還低!”
會議不歡而散。
會後,宋衛東特意留下來找楊帆溝通。
“楊總監,我大哥他們說話直,你彆往心裡去。”宋衛東遞給楊帆一支煙,被擺手拒絕後自己點上,“他們在宋氏乾了十幾年,突然要改變,確實很難接受。”
楊帆整理著會議資料,語氣平靜:“我理解。但企業管理不能總是靠經驗主義。宋總,你在南方應該也看到了,現代企業都是靠數據、靠流程、靠製度...”
“我明白。”宋衛東吐了個煙圈,“但改革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你一下子推這麼多新東西,老人們接受不了。”
“時間是最大的成本。”楊帆抬起頭,目光堅定,“宋氏正在快速發展期,如果現在不建立規範的管理體係,等問題爆發就晚了。”
宋衛東沉默片刻:“給我點時間,我做做我哥他們的工作。”
然而,調解工作比宋衛東想象的要難得多。
當晚,宋衛東請兩個哥哥吃飯,試圖緩和關係。
“大哥、二哥,我覺得楊帆有些建議還是有道理的。”宋衛東給兩人倒酒,“我在南方見識過,那些大企業都是這麼管理的...”
宋衛國把酒杯重重一放:“衛東,你才出去幾個月,就學會幫外人說話了?”
“我不是幫外人說話,”宋衛東耐心解釋,“你們想,上次月餅事件不就是因為管理混亂才發生的嗎?如果我們有規範的流程...”
“那件事早就過去了!”宋建國打斷他,“就因為一次意外,就要否定我們所有的功勞?就要把我們從零開始打拚出來的一切都推倒重來?”
宋衛國紅著眼睛:“衛東,你還記不記得,咱們剛開始做超市的時候,為了省運費,咱仨輪流開拖拉機去進貨?冬天零下二十度,拖拉機在半路熄火,咱們推了整整三裡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記得,怎麼不記得。”宋衛東聲音低沉。
“那時候有什麼流程?有什麼考核?不就是靠著一股勁拚出來的嗎?”宋衛國越說越激動,“現在生意做大了,倒要聽一個外行人指手畫腳了?”
宋衛東試圖講道理:“大哥,今時不同往日。以前我們管一家店,現在管十幾家店、一個食品廠、一個服裝公司,不能再靠老辦法了...”
“什麼新辦法老辦法!”宋建國猛地站起來,“能把生意做好就是好辦法!他楊帆倒是懂新辦法,可他創過業嗎?他知道從零開始是什麼滋味嗎?”
這頓飯最終在爭吵中結束。
接下來的日子裡,公司裡的對抗從公開轉為了暗地裡的較勁。
楊帆要求所有采購必須通過係統審批,李大明就故意拖延審批時間,導致好幾次緊急采購被迫擱置;楊帆要求銷售數據必須實時錄入係統,宋衛國的團隊就經常“忘記”錄入,或者錄入錯誤數據;楊帆要求財務報銷必須嚴格按新規執行,宋建國就找各種理由繞過財務直接找林薇特批。
一天,楊帆在檢查倉庫時發現了一批積壓已久的服裝庫存。按照他的計算,這批貨應該早在半年前就處理掉。
“宋總,這批貨為什麼還在倉庫裡?”楊帆找到宋衛國。
宋衛國瞥了一眼:“那是衛東從南方發回來的第一批貨,有紀念意義。”
“但它在占用寶貴的倉儲空間,而且每天都在產生保管成本。”楊帆翻看手中的數據,“按照庫存周轉率計算,這批貨的價值已經不足以覆蓋它的倉儲成本了。”
宋衛國臉色一沉:“楊總監,做生意不是做數學題!有些東西,不是用錢能衡量的!”
“企業就是要盈利的。”楊帆毫不退讓,“如果不能創造價值,就應該及時處理掉。”
“你!”宋衛國氣得臉色發白,“好,好,你厲害!那你來處理吧!”
說完轉身就走。
這件事很快傳遍了公司。老員工們紛紛為宋衛國鳴不平,認為楊帆太過分了。
“連衛東第一次去南方進的貨都要處理掉,這不是打咱們宋家的臉嗎?”
“就是!太不近人情了!”
“我看他就是存心找茬!”
宋衛東聽說後,趕緊去找楊帆。
“楊總監,那批貨確實該處理,但你跟我大哥溝通的方式是不是太直接了?”宋衛東儘量委婉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