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的改革方案在楚瑤的強力支持下持續推進,但宋氏集團內部的裂痕卻在不斷加深。
周一清晨,林薇剛走進辦公室,就看見桌上放著三份辭呈——采購部的李大明、倉儲部的老張、銷售部的王師傅,都是跟隨宋家打拚多年的老員工。
她輕輕歎了口氣,還沒來得及處理,宋衛國就推門而入,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薇薇,你到底管不管?”他把一份文件摔在桌上,“這是楊帆剛下發的新規,要求所有部門主管必須通過什麼‘管理能力測評’,不合格的要調離崗位!這不明擺著要清理老員工嗎?”
林薇拿起文件細看,這是楊帆製定的管理層勝任力評估方案,要求所有主管在三個月內通過筆試和實操考核。
“衛國,你先彆急。”林薇試圖安撫丈夫,“評估管理能力也是為了公司發展...”
“為了公司發展?”宋衛國打斷她,聲音因激動而顫抖,“李大明他們今天一早就交了辭呈!這就是你們要的發展?把忠心耿耿的老員工都逼走?”
這時,楚瑤和楊帆也聞訊趕來。
“怎麼回事?”楚瑤問。
林薇把三份辭呈推到她麵前:“李大明他們要辭職。”
楊帆皺眉:“按照新規,管理層確實需要具備相應的管理能力。如果連基本的財務報表都看不懂,如何管理好一個部門?”
“聽聽!聽聽!”宋衛國指著楊帆,對林薇說,“他就是這個態度!完全否定老員工的貢獻!”
楚瑤支持楊帆:“二哥,公司不是講人情的地方。如果確實不能勝任,調崗也是為他們好。”
“為他們好?”宋衛國冷笑,“把五十多歲的人調去當普通員工,這就是你們所謂的好?”
眼看爭吵又要升級,林薇猛地站起身:“都彆吵了!”
會議室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看向林薇。
她深吸一口氣,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改革要繼續,但方式要調整。”
她先看向楊帆:“楊總監,你的改革方案大方向是正確的,但推行方式太過激進。老員工是公司的寶貴財富,不能簡單用‘淘汰’來處理。”
接著轉向楚瑤:“瑤瑤,我理解你支持改革的決心,但企業管理不能隻有硬性製度,還需要人情溫度。”
最後她對宋衛國說:“衛國,你們的心情我理解,但公司要發展,改革勢在必行。我們不能因為感情而拒絕進步。”
三人都沉默著,等待她的下文。
“我有個提議。”林薇按下內線電話,“請通知所有高層,一小時後召開緊急會議。同時,請把我父母也請來。”
一小時後,會議室裡坐滿了人。除了公司高層,宋老實和趙金鳳也破天荒地出席了會議。
林薇站在會議桌前,神色平靜卻堅定:“最近公司裡發生了很多不愉快,我認為根本原因在於新老管理理念的衝突。今天,我想提出一個解決方案。”
她打開投影儀,幕布上出現“宋氏集團企業發展顧問委員會”幾個大字。
“我提議成立企業發展顧問委員會,由公司創始人、老一輩管理者和外部專家組成。”林薇解釋道,“委員會不乾預日常經營,但在重大決策上擁有建議權和監督權。”
會場一陣騷動。
楊帆首先提出質疑:“林總,這會不會導致決策效率降低?而且,老一輩的管理理念可能已經過時...”
“楊總監,”趙金鳳突然開口,雖然語速緩慢,但條理清晰,“我最近在學習現代企業管理,發現一個詞叫‘組織智慧’。老員工可能不懂新概念,但我們經曆過公司發展的每一個階段,知道什麼路走得通,什麼路走不通。”
這番話讓所有人都驚訝地看向趙金鳳。連宋衛國都沒想到母親能說出這麼專業的話。
宋老實也緩緩說道:“我做生意幾十年,明白一個道理:船小好調頭,船大就要穩。改革是好事,但不能把船改翻了。”
林薇接過話頭:“爸媽說得對。顧問委員會不是要阻礙改革,而是要在改革過程中提供經驗和智慧,避免走彎路。”
她看向楊帆:“楊總監,我記得你在診斷報告中提到,公司缺乏風險管控機製。老一輩管理者的經驗,其實就是最寶貴的風險識彆能力。”
接著又看向楚瑤:“瑤瑤,你還記得剛開始做超市時,因為不懂季節性需求,進了太多夏令商品,結果秋天來臨時差點資金鏈斷裂嗎?是爸媽憑經驗提醒我們及時調整進貨策略的。”
楚瑤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宋衛國的臉色稍微緩和了些:“那具體怎麼操作?”
林薇詳細解釋:“顧問委員會每月召開一次例會,對公司的重大決策提供建議。比如楊總監的改革方案,可以先在委員會上討論,吸取老一輩的經驗,調整實施方案。”
楊帆思考片刻:“如果隻是建議權,不影響最終決策,我可以接受。”
楚瑤也表態:“我認為這個方案可行,既尊重了老員工的貢獻,又不影響改革進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金鳳突然說:“我還有個建議:委員會不能隻是養老的地方。我們這些老骨頭也要學習新知識。我提議委員會每月組織一次學習,請楊總監這樣的專家給我們講課。”
這個建議出乎所有人意料。
宋衛國驚訝地看著母親:“媽,您...”
趙金鳳笑了笑:“活到老,學到老。我們不能總是用老眼光看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