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第一個周一,木蘭服飾會議室裡氣氛肅穆。長桌上攤開著數十件仿冒品,從粗製濫造的連衣裙到商標近似的外套,每一件都刺痛著在座每個人的心。
這是我們在周邊六個縣市收集到的仿冒品。法務部新聘的小李律師指著證據牆,初步統計,侵權商家超過三十家,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八家。
楚瑤拿起一件仿冒的經典款風衣,手指撫過歪斜的走線、廉價的紐扣,眼神逐漸堅定:不能再這樣放任下去了。
宋衛國忍不住開口:瑤瑤,我知道你生氣,但打官司耗時耗力。商場上這種事難免,咱們把產品做好就是了。
楚瑤的聲音不大,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這不是忍氣吞聲的時候。如果我們現在不站出來,以後這個牌子就毀了。
她轉向小李律師:我們需要怎麼做?
取證艱難
維權的第一步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
小李律師帶著助理前往柳縣最大的仿冒品集散地——金輝服裝城取證。他們剛拿出相機,就被幾個彪形大漢圍住。
誰讓你們拍照的?為首的男子一把搶過相機,這裡不讓拍照不知道嗎?
更令人震驚的是,市場管理人員隨後趕到,不僅不製止侵權行為,反而要求小李律師刪除照片。
這些都是小本經營的商戶,你們大企業何必跟他們過不去?市場經理語帶威脅,強龍不壓地頭蛇,這個道理不懂嗎?
第一次取證無功而返。
與此同時,楚瑤在本地商界的處境也開始微妙起來。
在工商聯的月度聯誼會上,幾個相熟的老板刻意避開楚瑤。終於,做建材生意的王總忍不住勸她:楚總,何必這麼較真呢?仿冒這種事哪個品牌沒遇到過?睜隻眼閉隻眼就過去了。
連一向支持她的林薇也透露:今天工商局的老周特意打電話來,說能不能私下調解。
突破契機
轉機出現在一個雨夜。
那晚十點多,楚瑤接到旗艦店店長老陳的緊急電話:楚總,有個女孩在店裡哭,說她買的衣服掉色,要投訴。但我一看,分明是仿冒品!
楚瑤立即趕到店裡。一個二十出頭的女孩正抽泣著說:我攢了三個月工資才買的這件衣服,才洗一次就成這樣了...
楚瑤仔細檢查那件衣服,確實是粗劣的仿製品。但她注意到女孩手腕上起了一片紅疹。
你這是...楚瑤關切地問。
自從穿了這件衣服就開始過敏,女孩哭得更傷心了,去醫院花了好幾百...
這一刻,楚瑤意識到問題遠比想象中嚴重——仿冒品不僅損害品牌形象,更可能危害消費者健康。
她當即對女孩說:這件不是我們的正品,但你的醫療費我們負責。另外,我送你一件正品,希望你幫我們一個忙。
證據確鑿
在女孩的配合下,維權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她不僅提供了購買憑證,還偷偷用手機錄下了與商家的對話。錄音中,商家公然承認:這就是仿的,但質量差不多,價格便宜那麼多...
與此同時,小李律師改變了取證策略。他雇傭了專業的調查公司,以顧客身份批量購買仿冒品,獲取了完整的銷售鏈條證據。
最關鍵的證據來自一個良心發現的仿冒廠員工。這位員工因為看不下去工廠使用劣質染料,主動聯係了,提供了內部生產記錄和銷售賬本。
他們用的都是最便宜的染料,很多都超標,這位員工在證詞中說,我就是擔心會害人...
法庭交鋒
證據收集齊全後,楚瑤選擇了三家規模最大的仿冒商作為首批起訴對象。
開庭那天,當地媒體記者擠滿了法庭。被告方律師在庭上大談小微企業生存不易,甚至反咬一口:木蘭這是要壟斷市場,打壓小商戶!
輪到小李律師發言時,他不僅出示了完整的證據鏈,還請來了那位過敏的女孩出庭作證。
我以為買的是,女孩在法庭上泣不成聲,如果知道是假貨,再便宜我也不會買...
楚瑤親自出庭陳述。她指著證據台上並排擺放的正品和仿冒品:這不僅僅是商標侵權,這是對消費者的欺騙,是對市場的破壞。如果我們縱容這種行為,明天受害的可能是任何一個品牌,任何一個消費者!
庭審結束後,主審法官特意對楚瑤說:楚總,這個案子很有意義。我們需要的正是像你這樣敢於較真的企業家。
輿論風波
案件審理期間,本地商界對楚瑤的評價兩極分化。
一部分人認為她太過較真不近人情。在一次行業聚會上,一個服裝廠老板當麵諷刺:楚總現在是大企業家了,看不起我們這些做小本生意的了。
但另一部分人開始支持她。曾經勸她睜隻眼閉隻眼的王總轉變了態度:我想了想,你說得對。要是人人都忍氣吞聲,市場就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