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鴨綠江畔的安城出發,向北推進的隊伍像一把淬了火的鋼刀,所到之處,關東軍的防線連半日都撐不住。
往鳳城去的路上,關東軍派來的機械化小隊本想攔截,可紀家軍的坦克一露麵,日軍的反坦克步槍就成了擺設。
紀家軍的坦克主炮一炮就能轟飛日軍的裝甲車,剩下的士兵連車都不敢開,隻能狼狽逃竄。
一路猶如砍瓜切菜,開到了鞍山,才遇到關東軍正經反擊。
這裡產出的鐵礦占日本本土鋼鐵需求的七成,是關東軍眼裡動不得的礦產重地,重視程度幾乎到了寸土必守的地步。
他們沒敢像其他地方那樣隻派普通守備隊,而是直接抽調駐奉天的精銳步兵加強中隊。
這些中隊的兵力遠超普通中隊,配屬1個反坦克步槍小隊、2個重機槍分隊。
還從長春調來工程兵,在鐵礦外圍築了三層防禦。
外層是三道帶刺鐵絲網與鹿砦交錯的屏障,鐵絲網拉得比人還高,上麵掛著鈴鐺,一碰到就響。
中層挖了兩米深、一米寬的反坦克壕,壕溝內側堆著沙袋,頂層架著機槍,專門針對紀家軍的坦克。
內層則散布著12座明暗碉堡,碉堡用鋼筋混凝土澆築,射孔對著開闊地,碉堡間還挖了交通壕,士兵能隨時支援。
為了保住運輸線,他們還派了1個騎兵小隊,每天沿著鞍山至奉天的鐵路巡邏。
鐵礦裡的彈藥庫更是堆得滿滿當當,連礦工都被憲兵嚴密看管,每天的開采量、運輸量都要上報奉天指揮部,半點不敢含糊。
可紀家軍的步坦協同一上來,戰壕前的鐵絲網就被轟開,緊隨其後的工兵營在戰機、坦克、步兵營的配合下將壕溝用鋼板、沙土填好,方便坦克裝甲部隊繼續前進。
而日軍士兵則被強悍的火力壓得趴在地上不敢抬頭,除了逃跑甚至冒不出彆的想法。
可等他們真的跑了,才知道側翼也被抗聯全部包抄,所有後路幾乎全部斷了。
在紀家軍和抗聯摧枯拉朽的進攻下,日軍潰兵隻能順著給他們留出來的“後路”往襄平跑。
而從安城到鞍山這一路的推進時間,也不過短短半個月。
5月下旬的淩晨,襄平外農田裡的植物還帶著露珠,紀家軍與抗聯的聯絡哨已在燈塔鎮的土坡上交換完情報。
紀家軍第三團團長趙剛指腹劃過襄平至奉天的公路線,與抗聯第一路軍第三支隊隊長孫紅光溝通。
“孫隊長的隊伍負責端掉外圍的沙嶺子、劉二堡據點,我們團主攻城西,我們兩方的航空兵和坦克營先開道,今天必拿下襄平將奉天的鬼子圍住,切斷他們所有退路!”
孫紅光看著地圖頷首:“趙團長放心,一旦開火,沙嶺子、劉二堡鬼子的碉堡,保證半個鐘頭就會被掀翻!小鬼子根本擋不住我們的腳步。”
兩人抬頭相視一笑。
6點整,四架銀灰色的p51d“野馬”戰鬥機撕開霧靄,引擎轟鳴聲在天際炸響,引得地麵都關東軍一陣驚慌。
這段時間紀家軍的戰機已經成為他們心中抹不去的恐懼。
流線型的機身比他們的九六式艦載機更修長,螺旋槳轉動時帶起的氣流,連地麵的麥浪都被壓得貼向地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