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統一!統一!!!
這父子二人是統一的魔怔了??!!
嬴政聽明白了:十九是要把各家思想給統一了,至於怎麼統一?百家大議在鹹陽城進行,大秦的地盤,影響一下誰是“正統”不難。
這之後,隻要誰的思想和“正統”不一致,那就都是自尋死路。
分而化之……,引導其內部交伐。大秦攻打六國時常用的手段。
一想到這想法可能來自他的大一統,嬴政就心情好了些許。
“允。”
詔令由李斯王綰兩位丞相主筆,很快通過帝王的審批流向四方。
百家子弟接到之後明知這是陽謀,還是要為了先賢收拾收拾行囊奔往鹹陽城參加“百家大議”。
當然,這就是後話了。
現如今,百家大議的發起人嬴炎正蹲在老父親的馬車裡描字,愛美的秦始皇還是無法接受兒子寫字這麼醜!!!
嬴炎:那不是醜!那叫有特色。)
批完奏章後,在嬴炎的多方暗示下,帝王終於拿出了兒子的那一篇《起義》。
秦始皇難得和自己的血脈共處一室,居然也多了幾分耐心,耐下心通篇看完之後,嬴政問:“你覺得工、農可能會起義?”
嬴炎點頭:“父皇,在之前的近八百年,黔首若是無法存活,會想方設法的遷移到更加仁政愛民的君王麾下,還能用其他國家的人甚至不如自己安慰一下自己。”
“可大秦一統之後,這天下隻有一個帝王,逃都沒有辦法逃。兒臣認為黔首若是多數到了無法存活的時候,起義換一個帝王,那就在所難免。”
在一個帝王麵前說出“換一個帝王”這樣的話,隻能說不愧是“獨苗”。
不悅的情緒之後,是思索工、農起義的可能性。嬴政的底色從始至終都是理智和沉穩,暴虐不過是治國的一種手段罷了。
在此之前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說法。
在此之前也從來沒有過所謂的黔首起義——他們在嬴政眼裡連人都算不上。
可他已經初露鋒芒的繼承人說比起六國死灰複燃,他更應該防的是黔首起義。
嬴政掀起簾子往遠方眺望。
馳道遠處有在田裡勞作的黑點,大秦的君王從來都認為在那裡候著行禮這種方式太浪費耕作時間——比起形式上的事,為他們耕種更多的糧食才是重中之重。
“在通往鹹陽的任一城鎮之中,炎請求做一個‘實驗’。”
嬴政敲桌子的手一頓。
十九總是會冒出一些無法理解的詞,不過他很快就會反應過來,然後用另一個方式解釋這個詞。
嬴炎見父親頓了一下,就知道自己又冒出來新詞了,隻能思索一番後解釋:“為檢驗某一思想或假設政令正確或者錯誤而進行的事。”
從小到大,總是會脫口而出一些奇怪的詞和一些奇怪的想法,他也不想啊!!!
大秦科技、工程發展迅速,像長城的修建等大型工程建設,必然會經曆對材料、工藝等方麵的測試與驗證過程,這些都是一種“實驗”性質的活動,隻是沒有用“實驗”來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