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內涵的一群戰國時期的國君:“……”
什麼意思?
大家都這樣。怎麼看後世之人的意思根本就沒有怪罪秦的意思??
講道理!
雖然他們也有發起戰爭的時候,但是你就說!
大秦是不是最好戰的?
商鞅變法都把大秦打造成戰爭機器了這是!!
是的,他們早就已經大概判斷出來這是後世之人了。
然後不久就反應過來——這些後世之人都是由秦人,或者被秦人同化的國人繁衍而來。人家打心底裡認為大秦是自己的老祖宗。
哪裡有子孫明擺著怪罪老祖宗的?
那怎麼辦?隻能陰陽怪氣他們這些不是老祖宗的了唄。
趙武靈王:“嘖!你們可真是好運氣。”
有這樣的運氣。
居然連出了那麼多代的明君。
嬴駟皮笑肉不笑,下意識回懟:“客氣客氣,不如老兄你運氣好,那樣的兒子都被你給遇上了。”
他的兩個兒子有些抽象不假,可都是個頂個的有本事,哪裡能像是這位一樣?
趙武靈王:“……”
他剛剛是不是在找虐?
不過嬴駟也確實是沒有什麼精力和他耗著。
他得跟上“大部隊”,詢問嬴炎這個孩子一些問題。
比如:什麼叫“教育普及”?“什麼叫軍民魚水”?
其中以商鞅首當其衝。
像極了十萬個問什麼。
嬴炎:“……”
嬴炎被一群戰國大佬圍在中間,感覺自己像個誤入狼群的兔子。
不過現如今確實是隻有他能解答這些問題。
雖然這對他們那個生產力跟不上來的時代或許根本就沒有好處。
可是萬一呢?
留下一些“火種”總歸是好的。
“這個……教育普及就是……”他努力組織語言,“讓所有孩子,不論出身,都能讀書認字。”
這樣的思想,和儒家的有教無類不謀而合。
孔子等人皆是詫異。
明明這位在之前表現出來的是對儒家的厭惡。
這樣的厭惡儒家,卻能支持儒家的根本理想之一嗎?
下意識的又看向叔孫通。
叔孫通靠近,小聲的和他們交流這位的為人處世。
——這位一向是辯證性的看待一門學科的。
這倒是和名家的惠子不謀而合。
隻有相對對錯,沒有絕對對錯。
另外一邊——
“荒唐!”沒等商鞅開口,旁邊一位胡子花白的老臣先炸了,“庶民識字有何用?豈不是要亂了尊卑?”
嬴炎皺眉:“怎麼沒用了?認字才能看懂朝廷政令,學會算數才能更好地種地經商。百姓聰明了,國家才能更強啊。”
商鞅若有所思,手指在案幾上輕輕敲擊:“繼續說。”
他的思想當中包括了為庶民普及律法,但絕對不包括讓普天之下的所有人都認字。
這耗費的精力太多了。在大爭之世,這樣根本不恰當。
可作為先輩,他怎麼可能看不出來這時候的大秦已經從需要硬實力變成了需要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