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到觀影上麵批判“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句話的時候,孟軻的臉色可謂是五彩紛呈。
尤其是他發現嬴昭華說的好像確實是比自己的更有道理的時候……
怎麼辦?
她說的比自己寫的更有道理。
孔丘皺著眉道:“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世上哪裡有自己絕對正確,而他人就是錯誤的道路?
孟軻一滯,拱手:“是。”
嬴炎看著,道:“等我老了,我也這麼老登,理所應當的認為普天之下所有人都應該圍著我轉。”
也不知道是對誰講的。
反正不能說嬴政。
總不能提醒這個爹再老登一點吧?
說句實在的,秦始皇嬴政對待繼承人的態度真的是可以了。
最開始的曆史線之中,既不會發瘋搞巫蠱、也不會腦抽搞製衡、還不會一門心思隻讓繼承人乾活……他最大的問題從來都是沒有合格繼承人。
哦,雖然爛攤子確實是大了點。
嬴政直言不諱道:“不用等你老了,等朕百年之後就是普天之下所有人都應該圍著你轉。”
當皇帝的,本來就是世界中心——不是世界中心也物理意義上把自己變成世界中心。
這世上向來是誰拳頭硬,誰就有理。
嬴炎:不相信長生之後,他父皇都這麼坦然了???
不止是嬴炎被震驚到了,就連豎著耳朵聽這對天家父子對話的眾人都是一頓,隨即眼觀鼻、鼻觀心,裝作什麼都沒聽見。
是啊,陛下說得沒錯。皇帝的權力,本就是天下至公至私之物。
公,在澤被蒼生;私,在予取予求。所謂“道理”,很多時候確實是依附於強權之上的。
短暫的震驚之後,嬴炎咳咳咳,咳了好久才道:“阿父也太灑脫了。”
嬴政這個人很奇怪,忌憚歸忌憚,可是他似乎總是會給他相信的人以最大是寬容。
比如昌平君,比如趙姬,比如王翦、李斯。
嬴政瞥了他一眼:“非是灑脫,而是事實。君王掌天下權柄,自然也承天下萬鈞之重。
這‘道理’二字,在君王手中,便是治世的工具,而非束縛自身的枷鎖。
孟軻所言,有其境;昭華所言,亦有其理。關鍵在於,何種道理於當下、於秦國、於天下有利,便取用之。”
他這番話,不僅是對嬴炎說的,更像是為剛才那場小小的思想交鋒定下調子。
——朕學習你,是為了更好地運用和超越你。
嬴炎:懂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大秦向來是信奉法家,如果嬴政沒有類似的這種思想,哪裡會專門設置一個博士的官位?
不過這個所謂的博士的選舉多數看的都是聲望。能擁有如此聲望的人,綜合水準總是高的。
孟軻站在一旁,臉上的五彩紛呈漸漸沉澱下來。
他並非絕對的頑固不化之人,隻是驟然聽到對自己核心思想的挑戰,一時難以接受。
作為被無數弟子捧在頂端的人,突然被人指著鼻子說你這個是錯的……
但凡不是在場諸位不是和他同一階層,就是王侯將相,他早就訓斥過去了。
此刻嬴政點破,他恍然意識到,自己與那女娃之爭,或許並非單純的義理之辯,而是“適用”之辯。
在戰國紛爭、弱肉強食的背景下,一味強調內心修養和天賦道德,確實顯得……有些迂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