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的微光尚未穿透厚重的雪幕,徐明便被手機的預警短信震醒。
屏幕上的文字透著刺骨的寒意:“緊急預警!市區氣溫突破曆史極值,降至45c,未來24小時將維持極端低溫天氣。”
“受低溫影響,電網設施出現嚴重故障,全市範圍內將出現間歇性斷電,部分區域可能長期停電。”
“請市民做好應急保暖及供電中斷準備,切勿外出!”
他猛地坐起身,羽絨服摩擦著床單發出細碎的聲響。
室內溫度計顯示5c,煤爐的火苗在夜間減弱了不少,連靠近爐邊的區域都透著涼意。
“又降溫了,電網還出問題了。”爸爸的聲音從隔壁傳來。
伴隨著手機充電提示斷開的“叮咚”聲,家裡的電力果然又斷了。
徐明走到客廳,窗外的天光已漸漸亮起來,雖不算明亮,但足以看清室內景象,無需開燈照明。
媽媽正忙著將家裡的三個充電寶都連接到插座上,嘴裡念叨著:“趁現在還沒徹底停擺,能充一點是一點,萬一後續長期斷電,這些都是救命的電。”
爸爸則把幾部手機都擺到充電板上,補充道:“手機必須隨時滿電,萬一有救援消息或者緊急情況,可不能掉鏈子。”
就在這時,小區業主群裡彈出一條消息,發消息的是住在2棟的王醫生:“各位鄰居,昨晚我接到三位住戶的求助,都是有基礎病的老人,因低溫誘發了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沒能搶救過來。現在屍體無法處理,家屬已經快崩潰了,有沒有人知道該聯係誰?”
這條消息像一塊巨石投入死水,群裡瞬間炸開了鍋。
“我家對門的張大爺也走了,他有高血壓,昨天還在群裡問有沒有降壓藥,沒想到……”
“3棟的李奶奶也沒撐過去,她兒子守著屍體哭了一整晚,現在樓裡連出去的路都不好走,根本沒法處理啊!”
“太嚇人了,屍體放家裡會不會滋生細菌?萬一傳染疾病怎麼辦?”
恐慌的情緒在群裡迅速蔓延,有人提議聯係社區居委會,卻發現電話根本打不通;有人說等救援,但誰也不知道救援何時能到。
徐明看著群裡的消息,後背泛起一陣寒意。他想起前幾天清雪時,還看到張大爺在窗邊觀望,如今卻已是陰陽兩隔。
媽媽端來一碗溫熱的粥,聲音低沉:“造孽啊,這天氣對老人太不友好了。”
爸爸歎了口氣:“咱們隻能祈禱家裡人健健康康,現在這種情況,誰也幫不了誰。”
上午十點左右,天空難得放晴,稀薄的陽光穿透雲層灑在雪地上,反射出刺眼的白光。
家裡的電力在半小時前恢複過一次,此刻又再次中斷,但之前連接的充電寶和手機已經充進了不少電量。
“電網這狀態撐不了多久,得啟動備用方案。”徐明的聲音響起。
他突然想起儲物間的太陽能設備,轉身快步走了進去。
他搬出一個半人高的黑色太陽能蓄電池,這是寒潮前特意囤的,配有可折疊的太陽能電板,專門應對突發斷電。
“趁現在有太陽,把電板架起來儲電,多一份保障總是好的。”徐明說著,快速換上厚衣物,戴上手套和護目鏡。
推開陽台門時,酷寒瞬間裹住全身,他咬著牙將折疊電板展開,固定在陽台欄杆上朝南的位置,又用防水膠帶將連接線路的接口纏緊,防止低溫凍裂。
電板背麵的指示燈很快亮起紅色,顯示正在充電。
“這樣一來,每天晴好的時候能儲兩度左右的電,就算長期斷電,也夠給手機、手電筒充電,還能帶動小型電熱毯應急。”徐明搓著凍得發紅的手回到室內,看著蓄電池上緩慢上升的電量數值,稍稍鬆了口氣。
他走到陽台窗邊,透過玻璃望向外麵。小區裡依舊一片死寂,隻有幾戶人家的窗戶透出微弱的光線。
3棟李奶奶家的窗簾拉得嚴嚴實實,仿佛在隔絕外界的一切。
樓下之前清理出的通道已被新雪覆蓋大半,隻剩零星腳印證明有人走過。
群裡的求助信息仍在增加,有人說降壓藥吃完了,還有人手腳出現凍傷。
張嬸發了條語音,聲音帶著哭腔:“有沒有鄰居有退燒藥?我孫子好像發燒了,渾身發燙,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但這次,群裡回應者寥寥,大多數人自顧不暇。
徐明關掉手機,走到煤爐邊添了塊蜂窩煤。火苗重新旺起,溫暖了周圍的空氣,卻驅不散心中的壓抑。
他看了眼正在充電的太陽能蓄電池和擺滿桌麵的充電寶,心裡清楚,這些電力設備或許會成為接下來生存的關鍵。
隨著極端低溫持續、電力中斷和死亡案例出現,小區的生存環境已惡化到極點,而明天等待他們的,仍是未知的挑戰。
夜色漸深,45c的酷寒像一張巨網籠罩城市。
樓裡偶爾傳來壓抑的哭聲,與寒風交織成無儘的絕望。
徐明躺在床上,聽著窗外的風聲,心裡默默祈禱著救援能早日到來。
喜歡全球雪災之我靠囤物資苟活請大家收藏:()全球雪災之我靠囤物資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