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微光穿透帳篷,細碎的雪花正無聲飄落。落在銀灰色的帳篷頂上,積起薄薄一層。
安置點的公共熱食帳篷內早已升騰起熱氣。熬粥的大鐵鍋咕嘟作響,米香混著淡淡的煙火氣彌漫在空氣中。
帳篷角落的火堆劈啪燃燒,不僅為做飯提供熱源,也成了居民們取暖的好去處。
有人裹著防寒毛毯圍在火邊烤手。有人端著剛盛好的熱粥趁熱喝。還有人借著爐火重新點燃自家熄滅的爐子,取走火種時不忘道聲謝。
徐明和父母端著粥碗找了個空位坐下。
母親嗬著氣搓了搓手:“這雪一落,氣溫怕是又要降了。”
父親點點頭,目光掃過帳篷門口不斷飄落的雪花,輕聲道:“還好有這公共火堆,省了不少物資。”
帳篷裡不時傳來交談聲,大家趁著喝粥的間隙互相打聽近況。聊著各自在寒潮中掙紮求生的經曆。
徐明瞥見張嬸正給安安喂粥,孩子的氣色比昨天好了些,不再像之前那樣萎靡不振。
不遠處的王大爺獨自坐著,手裡的粥沒動幾口,眼神有些渙散地望著火堆。
這時,一名年輕士兵拿著登記本走進帳篷。清了清嗓子說道:“各位居民,麻煩大家配合一下,我們現在統計失蹤人員信息。”
“有家人或親友失聯的,都可以來我這兒登記詳細情況,後續有消息會第一時間通知大家。”
話音剛落,人群中就有騷動。
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大爺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士兵麵前,聲音帶著顫抖:“同誌!我要登記!我的兒子和孫子不見了!”
老人緊緊抓住士兵的胳膊,渾濁的眼睛裡滿是急切:“寒潮來的那天,我們失散了,我找了他們好久都沒找到,你們要是有他們的消息,一定要告訴我啊!”
士兵連忙扶著老人坐下,拿出筆認真記錄:“大爺您彆著急,慢慢說。”
“您兒子和孫子的姓名、年齡,還有失散時的地點,都跟我講一下。”
老人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情緒,一字一句地報出信息:“我兒子叫李建國,今年四十二歲,我孫子叫李明浩,才八歲。”
“當時我們在老城區的菜市場附近,突然刮起大風,氣溫驟降,人群一亂,我們就走散了……”
他說著,從懷裡掏出一張皺巴巴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家三口的合影:“這是他們的樣子,麻煩你們多留意。”
士兵接過照片,小心地夾在登記本裡,鄭重地點頭:“大爺您放心,我們會把信息同步給所有救援小隊,一旦有線索,立刻通知您。”
周圍的居民紛紛投來同情的目光。
有人低聲安慰老人,說救援隊一直在搜尋幸存者,肯定能找到人。
也有人想起了自己失聯的親友,默默走到士兵身邊排隊登記。
就在這時,帳篷外傳來工具碰撞的輕響。大家循聲望去,隻見趙峰正帶著兩名士兵調試一台軍用級播音設備。
設備旁連接著一塊固定在帳篷頂的太陽能板。
“這是耐寒款的播音喇叭,靠太陽能供電,不用額外充電。”
“以後有緊急通知、氣溫播報或者實時消息,都會通過它告訴大家。”
趙峰對著喇叭試了試音,清晰的聲音立刻傳遍整個熱食帳篷。
居民們頓時眼前一亮,紛紛議論起來:“太好了!這下再也不怕錯過通知了!”
“我手機早就沒電了,之前總擔心有事兒不知道。”
“能播報氣溫也實用,也好提前做防寒準備!”
張嬸抱著安安,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有了這喇叭,後續要是有救援消息或者物資補給通知,咱們就能及時知道了。”
沒過多久,播音喇叭突然發出“滋滋”的電流聲。
緊接著傳來指揮部統一錄製的機械播報音:“現在插播一條國際新聞快訊。”
“赤道及周邊熱帶地區近期因全球降溫影響,極端高溫天氣緩解,氣溫降至20至30c的適宜區間,當地植物生長旺盛,水果產量激增,動物種群數量顯著增加。”
“但植被繁茂導致積水區域增多,為蚊蟲滋生提供了絕佳環境,埃及伊蚊等傳播媒介蚊蟲密度大幅上升。”
“目前該區域已出現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染病暴發,部分地區報告死亡病例。”
“現提醒赤道附近區域人員做好蚊蟲防護,及時清理周邊積水,避免被蚊蟲叮咬,降低感染風險。”
突如其來的新聞讓帳篷內陷入短暫的寂靜,大家麵麵相覷。
有人低聲嘀咕:“沒想到降溫還能引發這種事兒,蚊子真是太可怕了。”
“登革熱我聽說過,說是關節痛得像斷了一樣,還會致命。”
張嬸下意識地把安安往懷裡緊了緊,擔憂地望著帳篷外的風雪。
此刻他們正受困於嚴寒,遙遠赤道的蚊蟲災害雖看似無關,卻讓眾人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全球氣候異常帶來的連鎖危機。
就在這時,一名通信兵急匆匆地跑到趙峰身邊。
神色凝重地低聲彙報:“隊長,指揮部來的緊急電話,說是有重要情況通知,需要您立刻接聽。”
喜歡全球雪災之我靠囤物資苟活請大家收藏:()全球雪災之我靠囤物資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