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圍在火堆旁稍作休整。
徐明的父親看著眼前疲憊卻還算安穩的人群,清了清嗓子開口道。
“現在救援隊走了,官方的庇護沒了,但咱們不能自亂陣腳。”
“要想活下去,必須抱團取暖!我提議,咱們成立一個臨時社區。”
“大家把家裡用不上的、多餘的物資放到公共區域統一管理,按需取用;公共區域也會分一部分必需品給大家當備用。”
“往後每天的飯,由公共區域統一做,省得浪費柴火和糧食。”
這番話得到了多數人的響應。
張嬸抱著安安往火堆邊挪了挪,小聲說道:“徐大叔說得在理,團結著才能活下去。”
“我家有件舊棉襖,孩子穿不上了,等下拿去公共區域,誰用得上誰拿。”
她心裡盤算著,孫子的藥品和僅剩的幾包兒童零食得藏好,新領的厚棉襖也不能拿出來,那是關鍵時刻能給安安吊命的東西。
之前尋找兒孫的李大爺也點頭附和:“我那兒有半桶柴油,自己用不完,捐到公共區域給大家燒火取暖吧。”
“鹽我存了兩袋,也拿一袋出來,炒菜做飯都用得上。”
徐明見狀,立刻組織幾人去清點士兵留下的物資和居民們自願捐獻的物品。
“柴火、汽油和柴油儲備很充足,夠咱們燒半個月;”負責清點的阿強彙報道,語氣裡帶著一絲慶幸。
“吃的方麵,士兵留下的壓縮餅乾、罐頭和大米,再加上大家捐的少量糧食,省著點用能撐一個月。”
他自己藏了一小袋牛肉乾,那是他打算在搜尋時補充體力的私貨,沒打算拿出來。
“彆高興得太早。”徐明的父親眉頭微皺。
“咱們不知道這場嚴寒要持續多久,也不清楚後續會不會有其他意外,絕不能坐以待斃。”
“物資得省著用,同時還要主動出去尋找補給。”
他看向徐明,“我看就由你牽頭,成立兩支隊伍:一支搜尋隊,負責外出尋找物資和可能的幸存者;另一支護衛隊,留在安置點守著公共物資,防範外人來搶奪,同時也能接應搜尋隊。”
徐明點點頭,覺得這個安排很合理:“搜尋隊就選幾個年輕力壯、有戶外經驗的人,每次出去至少三人同行,帶上武器和通訊設備,儘量沿著熟悉的路線走,彆走遠了。”
“護衛隊則輪流值守,重點看管公共物資帳篷。”
“我加入搜尋隊!”阿強第一個站出來,拍了拍胸脯,“我以前是戶外領隊,對周邊地形熟!”
幾名年輕居民也紛紛報名,眼神裡透著堅定。
就在這時,人群後方一個身影站了起來:“我也加入搜尋隊,我以前在登山隊待過,應對極端天氣和野外搜尋都有經驗。”
徐明聞聲望去,瞬間愣住了,說話的竟是他的同事李哥。
這些天他忙著安置、加固帳篷,竟一直沒發現李哥也在安置點裡。
他正疑惑為何從未碰麵,就見李哥避開了他的目光,臉上閃過一絲羞愧。
徐明猛然想起寒潮來臨前的日子。
他瘋狂囤積防寒物資、改造門窗時。
李哥還曾在辦公室裡當眾嘲笑他“小題大做”“杞人憂天”,說他是被末日謠言衝昏了頭。
如今災難成真,自己當初的笑話成了救命的準備,李哥顯然是羞於麵對他,才一直刻意躲著。
“好,歡迎李哥。”徐明很快收回思緒,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坦然,“多一個有經驗的人,咱們搜尋隊就多一分保障。”
李哥愣了愣,顯然沒料到徐明會如此平和。
他抿了抿嘴,低聲道:“之前……是我目光短淺了。現在我一定儘全力,幫大家找到更多物資。”
他藏了兩盒消炎藥在身上,那是他給自己留的後路,沒打算納入公共物資。
李大爺歎了口氣:“我年紀大了,走不動遠路,就留在護衛隊吧,幫著看看物資、守守夜還是行的。”
眾人很快達成共識,開始各自行動。
有人將多餘的棉襖、柴油、鹽等物資搬到公共區域分類擺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