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變異檢測(樓蘭第五天)_全球雪災之我靠囤物資苟活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遊戲競技 > 全球雪災之我靠囤物資苟活 > 第220章 變異檢測(樓蘭第五天)

第220章 變異檢測(樓蘭第五天)(2 / 2)

寒降之後,這片“死亡之海”的環境早已惡劣到極致,而她腳下的土地,承載著比風沙更厚重的過往:建國前戰亂紛飛、國力薄弱,不少國外勢力借著“科考探險”的幌子,通過賄賂地方官員、隱瞞真實目的等方式堂而皇之地闖入羅布泊,係統性盜掘古墓,將小河墓地的精美木雕、壁畫墓的彩色殘片、鐵板河的珍貴遺物悉數打包帶走,大量核心文物流失海外;

隨後國內的盜墓賊也趁亂跟風,用簡陋卻致命的工具鑿開一座座古墓,撬毀棺木,將盜得的文物通過地下渠道倒賣至境外,雙重掠奪讓這片土地滿目瘡痍。

如今地圖上每一處墓群標記旁,都用小字標注著“曾遭盜掘”的注解,那些空白的標注欄裡,藏著無數文物永遠無法追回的遺憾,讓人心頭發沉。

她所在的位置,離第十一隊——那支配備了航天級安全艙、物資充足到能抵禦極寒極熱的科考隊,連樓蘭外圍都未能抵達就失聯的區域,不過數十公裡。

而不遠處的樓蘭故城殘垣,是第十三批由軍隊護送、成功抵達後卻離奇消失的地方,太陽墓地則留著第十四批科考隊最後一閃而過的定位信號。

風裡還夾雜著建國後補救性發掘的往事:當年中外盜墓賊的瘋狂洗劫過後,這片土地的環境不知為何驟然惡化,從原本雖荒蕪卻尚存生機的狀態,變得愈發凶險,杳無人煙。而正是這份極致偏僻空曠、人跡罕至的極端環境,再加上彼時國家急需增強國力,唯有國力強盛,才能真正守護疆土與文化遺存、抵禦外來掠奪,讓這片無人區被選定為1964至1996年間的核試驗基地。

45次可控試驗讓這片區域被劃為永久軍事禁區,未經批準嚴禁擅自進入。

同時國家也隨即啟動保護計劃,設立考古禁區,派遣科考隊進行搶救性挖掘,試圖挽回被破壞的遺存,前期隊伍也曾有過失聯的遺憾,直到後來標定了相對安全的路線,雖依舊艱險,卻至少能避免迷失。

可這一切,都在寒降前的詭異信號出現後被打破,三批精銳科考隊接連失聯,十批後續派出的隊伍哪怕裝備更精良、多隊同步推進,也儘數消失在風沙裡。

陳玥望著地圖上標注的“羅布泊核心無人區”,忽然想起課本裡的記載:唐代玄奘西行取經時,曾稱這片區域為“沙河”,言“多有惡鬼熱風,遇則皆死,無一全者”,而這“沙河”的範圍,正好對應地圖上這片從古墓溝到小河墓地的廣袤無人區,千年前的凶險與今日的神秘竟一脈相承。

“先從最近的開始,既查考古遺存,找失聯線索,也看看盜掘後的殘留是否還能搶救。”她輕聲呢喃,目光先落在地圖上綠色實線框出的密集區域,緊鄰樓蘭故城的“樓蘭城郊壁畫墓群”,標注著“故城東北25公裡雅丹台地,南北30公裡、東西26公裡範圍”。

這裡不僅有數十座漢晉時期的貴族墓葬,磚室墓、木槨墓為主,不少還保留著彩色壁畫和雙語題記,更關鍵的是,第十三批科考隊抵達樓蘭遺址後便徹底失聯,沒人知道他們是進入了這片溝壑縱橫的墓群,還是困在故城與墓群之間的盲區。

指尖順著框線滑動,地圖上數十個紅點旁,大多標注著“盜掘痕跡明顯”,“建國前這裡遭過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團隊的重點洗劫,他們用特製工具切割壁畫、盜取雙語文書,國內盜墓賊隨後跟風搜刮剩餘器物,大量文物流失海外,建國後的補救性發掘隻搶救回部分殘片。”

斯坦因正是近代在我國西部劫掠文物數量最多的西方探險家之一,其行為本質是文物掠奪。

她想起資料裡的記載,心裡更添緊迫,“這些雅丹溝壑既能藏著未探明的平民墓葬,也可能是第十三批科考隊留下的線索,更要看看有沒有沒被盜墓賊發現、或是遺漏的遺存。”

視線掃過壁畫墓群邊緣,幾處模糊的淺灰色小點標注著“未探明疑似墓葬”,旁邊附注“風沙掩埋風險高,疑似未遭盜掘”。

陳玥的心一緊:“這可能是這片區域僅存的完整遺存,建國後沒來得及勘探,第十三批會不會為了探查這些墓葬偏離路線?之前就有2023年未經允許擅自進入羅布泊的民間隊伍,最終在無人區遇難的案例。”她用鉛筆在這些點旁畫了圈,打算進入故城後優先排查。

確認完近處的壁畫墓群,陳玥的視線隨之向西北延伸,順著地圖上“孔雀河古河道”的虛線,兩個藍色三角緊緊相依,古墓溝墓地和太陽墓葬,其中太陽墓地標注著“距樓蘭遺址直線約百餘公裡,孔雀河北岸台地與小沙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裡是第十四批科考隊最後定位閃現過的地方,信號隻出現了一瞬便徹底消失。地圖上清晰標注著“42座已探明墓葬,太陽墓葬環形木樁特征明顯,部分墓葬盜掘嚴重”,

她指尖劃過那些太陽狀符號,想起建國前的往事:“當年日本探險家橘瑞超的團隊順著孔雀河古河道找到這裡,以考察為名盜走不少木質人像和骨器,國內盜墓賊緊隨其後補盜零散文物,將其倒賣至海外黑市,建國後的補救性發掘雖清理出部分遺存,但核心文物早已流失。”

橘瑞超所屬的日本探險隊,正是當年劫掠中國西部文物的外國勢力之一。

而旁邊“無固定參照物,寒降前曾出現異常信號”的備注讓她眉頭微蹙,“第十四批會不會是被異常信號吸引,或是遭遇了寒降後加劇的惡劣天氣?這裡雖是建國後標定的路線沿線,卻依舊危機四伏,太陽墓地附近正是1980年彭加木先生第三次考察羅布泊時失聯的大致方位,當年政府四次派出大規模搜救隊伍,均未找到其蹤跡。”

目光繼續向東北推進68公裡,紅圈標記的鐵板河墓地映入眼簾,括號裡“樓蘭美女出土地”的字樣旁,既標著“盜掘痕跡”,也注著“補救性發掘重點區域”。“樓蘭美女能留存至今已是萬幸,當年國外探險隊沒發現這片隱蔽的河穀台地,國內盜墓賊也未曾涉足,建國後科考隊及時進行了保護挖掘,才讓這具古屍和相關遺存得以保存。”

陳玥盯著地圖上河穀台地的標注,“但這裡多流沙陷阱,寒降後環境更惡劣,第十四批若從太陽墓地往這裡推進,很可能遭遇意外。羅布泊地表溫度極端時可達70攝氏度,脫水、迷失都是致命威脅,一旦失去信號,便等同於與外界隔絕。”

轉而將目光投向地圖西南縱深,順著古河道虛線穿越數百公裡荒漠,最西南端的紅圈直指小河墓地,備注“樓蘭古城西南175公裡,孔雀河下遊南岸60公裡,曾遭大規模盜掘,建國後2002年開展重點補救性發掘”。這座墓地整體是突兀而起的橢圓形沙山,矗立著140多根粗壯胡楊木樁,約有330個墓葬,其中160個遭盜擾。

“這座千棺之墓曾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團隊的重點目標,他們以科考名義撬毀大量獨木舟式木棺,盜走生殖崇拜立木和絲織品,國內盜墓賊又將剩餘遺存偷偷運出境外倒賣。”斯文·赫定與斯坦因等人同為近代劫掠中國西部文物的西方探險家代表。

她順著虛線丈量距離,地圖上“孤立沙山,無水源,寒降後通訊完全中斷”的標注格外刺眼,“隨後的補救性發掘雖發掘了163座墓葬,搶救回30多具古屍和上千件文物,但還有不少區域因環境惡化未能勘探,之前多批失聯隊伍裡,會不會有人為了探查未盜掘的區域,冒險深入這裡?”

指尖點向地圖西部的藍點“營盤墓地”,標注著“庫爾勒以東202公裡,絲綢之路中道節點,盜掘嚴重,補救性發掘出土漆器、織物”,旁邊還標著“曾有民間探險隊違規前往,在外圍失聯”。

視線移至核心墓群西南方向的“鹹水泉墓葬”,備注“羅布泊西北緣,距樓蘭故城50公裡,建國後部分發掘,出土少量文物”,旁邊也標著“寒降前曾有異常信號記錄”。

“這些次級墓葬點,建國前都遭到過外國探險隊和國內盜墓賊的覬覦,部分遺存被搜刮一空,建國後被納入保護。”當年參與劫掠的還有德國人、法國人、俄國人等多支外國隊伍,他們通過各種不正當手段,將無數珍貴文物流往海外。

最後,陳玥的目光落定在地圖外圍大片的紅虛線區域,那是除了三批明確失聯點外,其餘多批科考隊、民間探險隊失聯的大致範圍,標注著“一進羅布泊外圍,多為戈壁、淺沙丘,環境極惡,易迷失”。這裡的風能輕易吹散車轍,讓辨彆方向成為奢望,即便是有經驗的探險者也難避風險。

而在這片區域與核心墓群之間,三處淺色虛線圈出的未發掘小型墓群讓她目光一凝:古墓溝以東15公裡的低矮沙丘帶疑似青銅時代小型墓葬,1015座,未遭盜掘,未勘探)、小河墓地西北20公裡的河穀階地地表有木樁,未盜掘,未勘探)、樓蘭故城東北30公裡的戈壁台地散存土坑墓痕跡,疑似未盜掘)。

“這些小墓群幸運地躲過了建國前外國探險隊和國內盜墓賊的洗劫,卻因寒降後的惡劣環境和異常信號,成了考古盲區和失聯高發區。”陳玥指尖輕輕敲擊紙麵。

“很多民間探險隊就是為了尋找這些未被發現的墓葬,違規偏離建國後標定的安全路線,最終失聯;而我們此次,既要完成他們未竟的考古使命,搶救這些遺存,也要找到失聯隊友的蹤跡。”

她合上地圖,起身望向不遠處的樓蘭故城,風沙吹起衣角,

風沙漫過他們的腳印,遠處的雅丹地貌在極寒的日光下泛著冷光。

喜歡全球雪災之我靠囤物資苟活請大家收藏:()全球雪災之我靠囤物資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鎮長大人!您的玩家正在重建世界 我,陰間公務員 輪回樂園:開局雷法坦度拉滿 新警入職,開局幫助破案 奇門風水秘術大仙師 她的無聲警報 綜影視:念念不舍 魂穿呂布:貂蟬離間弑父?那是我親爹! 穿越明末爭霸大海 穿越三國,係統卻讓我當反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