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的空氣有些凝滯。
張啟明和孟曉麵前的茶水已經涼了,兩人臉上的愁雲,比窗外的陰天還要厚重。
“張製片,孟導。”
淩夜的聲音打破了沉寂,他將平板電腦轉向二人,屏幕上是《星火的約定》那張流光溢彩的宣傳海報。
“我們和它,不是一回事。”
孟曉苦笑一聲:“淩老師,現在說這些…他們是航空母艦,我們是小舢板,還是在同一個航道上。”
“所以,我們不走他們的航道。”
淩夜指尖輕點,海報切換成《轉角遇到她》那張色調溫和的劇照。
“他們賣的是煙花,漫天璀璨,人人都抬頭看,但煙花散儘,也就忘了。我們賣的,是炭火。看著不起眼,丟在角落裡,可一旦有人靠近,就能感受到那份暖意。這火,能暖人心,也能燎原。”
張啟明皺著眉,沒太聽懂這套說辭:“淩老師,你的意思是?”
“放棄所有與《星火的約定》正麵比較的宣傳。”
淩夜的語氣平靜卻有種不容辯駁的說服力。
“不比投資,不比陣容,不比流量。他們要熱搜,我們不要。他們要全網刷屏,我們要靜水深流。”
韓磊聽得心頭一緊,這不就是躺平任嘲嗎?
淩夜繼續道:“我們的宣傳核心,隻有一個——共鳴。將劇集裡最能觸動人心的情感片段,和《想見你》這首歌,揉在一起。然後,把另一個故事也放出去。”
“另一個故事?”孟曉有些好奇。
“阿曜的故事。”淩夜的目光掃過眾人。
“一個曾經站在星光下,卻被人硬生生拽進塵埃裡的聲音,現在,他唱了一首關於執念和等待的歌。這個故事,不比那些虛構的偶像劇本更動人嗎?”
張啟明和孟曉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反應中看到了一絲觸動。
利用歌手的真實經曆為歌曲背書,這在南熾州,算是一步險棋,但不得不說,極具話題性。
“具體怎麼做?”張啟明追問。
“很簡單。”
淩夜看向韓磊。
“韓哥,動用你的人脈,不是去買熱搜,而是去那些真正聽歌的地方。小眾音樂論壇,懷舊音樂社群,資深樂迷的圈子。把阿曜演唱的片段,配上幾句引人遐思的文案,比如‘一個被遺忘的聲音’,或者‘他曾是星辰,為何蒙塵’,像撒種子一樣,撒出去。”
他頓了頓,補充道:“記住,做得要像‘無意間’的發現和分享,而不是官方的通稿。”
“這是…”孟曉喃喃道,“故事化營銷?”
“不,”淩夜搖頭,糾正道,“這是讓一個好故事,被它該有的聽眾,自己找到。”
會議結束,張啟明一掃頹氣,拍板決定就按淩夜的方案辦。
他被“炭火燎原”的比喻說動了心。
接下來的幾天,幻音文化工作室和劇組宣發團隊開始悄無聲息地行動。
肖雅每天泡在各種論壇和社交小組裡,用不同的馬甲,將精心剪輯的音頻片段和帶著懸念的文案,不著痕跡地發布出去。
韓磊則聯係了幾個相熟的獨立樂評人,沒有塞錢,隻是請他們“品鑒”一首有趣的新歌。
兩周後,約定之日到來。
《星火的約定》在三大平台黃金時段同步上線,開播數據如同預料中那般,轟然引爆。
短短數小時,播放量破億,相關話題霸占了熱搜榜前十的五個席位。
光影盛宴集團內部,一片歡騰。
而《轉角遇到她》,則在一家二線平台的下午四點檔,悄然上線,一次性4集。
幻音文化工作室裡,氣氛壓抑。
“數據…數據很難看。”肖雅看著電腦屏幕,聲音小得像蚊子哼哼。
“和《星火的約定》比,連人家的零頭都不到。”
韓磊煩躁地在辦公室裡踱步,手裡的煙點燃了又掐滅。
“我就知道!下午四點檔,狗都不看!淩夜,我們是不是玩脫了?”
淩夜正靠在沙發上,閉目養神。
他睜開眼,臉上不見半分焦急。
“韓哥,彆看數據,看評論。尤其是那些寫了超過一百個字的評論,看看他們說了什麼。”
肖雅依言操作,點開了為數不多的幾條長評。
“下午摸魚,隨便點開一部劇,沒想到片尾曲直接把我聽傻了。這是什麼寶藏歌曲?歌手是誰?聲音裡有故事啊!”
“本來是衝著男女主顏值看的,劇情一般,但片尾曲一出來,我直接淚目了。
‘想見你,隻想見你,未來過去,我隻想見你’,配上男主一次次穿越失敗的畫麵,後勁太大了!”
“這歌有毒!我已經循環一個小時了!查了一下歌手叫阿曜,沒什麼資料,有誰知道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