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停頓了一下,讓這句話沉澱在每個人心中。
“但煙火過後,我跟老顧想帶大家看一看,幾十年來一直都在的月亮。”
這句話一出,現場的氣氛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這是在暗示什麼嗎?”
“她是在說剛才的表演華而不實?”
“還是在說自己的表演更有內涵?”
煙火,絢爛但短暫,華麗但無根。
月亮,永恒而沉靜,樸素但有內涵。
後台,蕭亦然的臉色瞬間變了。
他敏銳地察覺到了陳菲話語中的殺機。
“她…她在暗示什麼?”
魏子昂還沒有反應過來,但蕭亦然已經明白了。
陳菲不是在單純地介紹自己的表演風格,而是在重新定義整場比賽的評價標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她用“煙火與月亮”的比喻,不動聲色地將蕭亦然的表演定義為“短暫、絢爛、無根的奇觀”。
而將自己的表演提升到“永恒、沉靜、有內涵的藝術”的層麵。
這是對比賽話語權的完全篡奪。
舞台上,顧言的吉他聲悠揚地響起。
那不是預想中的經典情歌,而是一首極幾乎被遺忘的南熾州民謠。
前奏悠揚而滄桑,充滿了年代感。
蕭亦然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這首歌他認識,是南熾州最古老的民謠之一,叫《故鄉月》。
陳菲開口了。
她的聲音沒有任何的炫技,沒有複雜的轉音。
但是,那種從心底湧出的情感,卻讓現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月兒彎彎照南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顧言的和聲緊隨其後,兩人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
“愁的人兒在思君,樂的人兒在風流。”
這種最質樸的唱法,卻將民謠中的離愁彆緒演繹得淋漓儘致。
每一個音符都像在觀眾心上輕輕劃過,喚起了他們內心深處的某種記憶。
現場的觀眾開始發生變化。
剛才因為蕭亦然表演而興奮的情緒,逐漸平息下來。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共鳴。
“這首歌…”
“我小時候我奶奶經常唱這首歌。”
“好久沒聽過了。”
觀眾們開始竊竊私語,但聲音都很輕,生怕打擾到台上的表演。
幻音文化的休息室內。
肖雅滿臉不解地看著屏幕,眉頭皺得更緊了。
“這歌跟蕭亦然他們的比起來,好像…太樸素了點?”
“剛才蕭亦然的表演那麼炫,這樣會不會顯得陳菲落伍了?”
淩夜的表情變得更加凝重。
“她不是在跟蕭亦然比炫或者素。”
淩夜一針見血地指出。
“她把觀眾對今晚比賽的評價,從技術好壞,強行扭轉為了文化認同。”
韓磊和肖雅瞬間明白了。
陳菲用一首古老的民謠,重新定義了什麼是“好音樂”。
不是技術,不是炫技,不是視覺效果。
而是情感,是文化,是根。
在這個標準下,蕭亦然剛才的表演,瞬間從“技術巔峰”變成了“嘩眾取寵”。
從“專業水準”變成了“外來入侵”。
從“王者歸來”變成了“水土不服”。
這是降維打擊的反向操作。
陳菲沒有在蕭亦然擅長的技術領域與他硬碰硬,而是直接改變了戰場的規則。
她用文化認同感,徹底否定了技術炫耀的價值。
“太狠了。”
淩夜不得不承認,陳菲的這一招,堪稱教科書級彆的反擊。
“蕭亦然完全沒有想到,陳菲會用這種方式來應對。”
舞台上,陳菲和顧言的演唱越來越深入人心。
兩人的配合天衣無縫,不是因為技術的精準,而是因為情感的默契。
那種歲月沉澱的從容,那種對故鄉的深情,感染了現場的每一個觀眾。
許多觀眾已經開始流淚,不是因為悲傷,而是因為被觸動了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後台的蕭亦然臉色鐵青,拳頭緊握。
他終於明白,自己被陳菲徹底算計了。
而且,這種算計,他根本無法反擊。
因為陳菲改變的不是技術層麵的東西,而是整個評判標準。
在文化認同感麵前,任何技術都顯得蒼白無力。
喜歡讓你寫公益歌,沒讓你寫哭全網啊請大家收藏:()讓你寫公益歌,沒讓你寫哭全網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