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晚上八點整,《明日歌王》準時播出。
全網觀眾早就搬好小板凳,等著看這場之前炒得沸沸揚揚的“審核風波”後的節目。
節目前半段中規中矩,陳菲的《沙漏》獲得一片讚譽,蕭亦然的《加冕》震撼全場。
但當江沐月登台演唱《後來》時,整個網絡都炸了。
彈幕瞬間被刷屏:
“我靠,這什麼神仙歌曲?”
“眼淚不值錢係列…”
“想起了高中那個坐在我前桌的女孩”
“媽的,為什麼要在深夜聽這首歌”
“誰在切洋蔥?!”
而當蘇晴公布投票結果時,全網徹底沸騰了。
55張唯一票迅速衝上熱搜第一。
網友們瘋狂解讀這個數據背後的含義:
“什麼叫感動人心?這就是!”
“55個觀眾隻投給《後來》一票,這是什麼概念?”
後來聽哭了緊隨其後登上熱搜。
評論區成了大型回憶錄現場,無數網友開始分享自己的青春往事: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了我們”
“我的後來,是她嫁給了彆人”
“突然想起那個說要一起看遍世界的人”
“謝謝淩夜,讓我終於釋懷了”
更有意思的是,心疼蕭亦然也意外登上熱搜。
網友們的評論畫風突變:
“心疼蕭亦然一秒,然後繼續單曲循環《後來》”又敗給了一首溫情小調?”
“建議蕭亦然改名叫蕭工運,專業被淩夜克製三十年”
就在輿論達到最高峰時,一個意外的轉折出現了。
晚上十點,南熾州音樂協會的官方賬號突然發布了一篇長文。
文章標題赫然寫著:《致敬時代的情感捕手——我對淩夜先生的幾點思考》。
署名:季懷安。
網友們看到這個標題,第一反應是懵逼。
“什麼情況?昨天不是還要封殺淩夜嗎?”
“協會這是要乾嘛?”
“不會是賬號被盜了吧?”
點開文章,更是讓人大跌眼鏡。
文章通篇用華麗辭藻盛讚淩夜,措辭之華美,語調之恭敬,完全不像是出自昨天還在“嚴厲批評”的協會之手。
“淩夜先生以其超凡的才華,洞悉了當代青年內心最深處的隱秘角落。”
“他的音樂不僅僅是旋律與歌詞的簡單組合,更是對人性的深度拷問,對情感的精準捕捉。”
“《海底》讓我們看到了他對絕望的理解,《後來》則展現了他對成長的詮釋。”
“每一首作品都像一把鑰匙,打開聽眾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一更具深度與複雜性的主題下,淩夜先生將為我們帶來一場更為深刻的藝術革命。”
“我個人對此充滿期待,也相信他能夠用音樂為我們詮釋背叛背後更深層的人性思考。”
文章末尾,季懷安更是拋出了一個重磅消息:
“經南熾州音樂協會理事會一致決議,我們正式邀請淩夜先生擔任協會首位青年名譽理事。”
“希望他能夠為協會的發展帶來更多新鮮血液和創新思維。”
這篇文章一發布,全網瞬間炸鍋。
網友們的反應可以用四個字形容——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