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檔的喧囂在淩晨一點後漸漸散去。
網絡上的風向,正以一種詭異而溫柔的姿態,悄然扭轉。
最開始,是在隻要平凡這個詞條下,那條由“幻音工作室”發布的微博評論區裡。
“我不知道你們在吵什麼,我隻知道,我一個單親媽媽,一天打兩份工,回家聽見這首歌,哭了。”
“謝謝你,幻音工作室,這首歌,是唱給我們這些人的。”
這條評論像是一顆投入靜湖的石子,蕩開的第一圈漣漪。
很快,第二圈,第三圈漣漪接踵而至。
“考研三戰,每天睜眼就是書,閉眼就是題,剛剛又做錯了一套卷子,躲在樓道裡哭,點了這首歌,單曲循環,現在回去繼續刷題,此心此生無憾,對吧?”
“跑了三年龍套,今天又被副導演罵得狗血淋頭,他說我這輩子就是個背景板的命,晚上領了五十塊錢飯盒錢,坐在馬路牙子上,聽了這首歌,是啊,生而平凡,但我也想看看自己能燃成什麼樣。”
“996的程序員路過,剛下班聽到這首歌,想起了剛畢業時的夢想,雖然頭發掉光了,但心還在跳動。”
一個個id背後,是一段段真實得能擰出水的人生。
沒有宏大的敘事,沒有激昂的口號,隻有普通人在生活泥沼裡跋涉時,留下的深淺不一的腳印。
這些評論,不像粉絲的控評那樣整齊劃一,也不像水軍的攻擊那樣充滿戾氣。
它們樸素,零散,帶著歎息和淚痕,卻擁有一種穿透屏幕的強大力量。
那個之前被奉為“神級解讀”的影評人杜邊生,他那篇《投降,也是一門藝術》的文章底下,評論區畫風突變。
“投降?你管這叫投降?你去聽聽歌行不行?彆張嘴就來!”
“杜老師,您是不是住的彆墅太大了,聽不見我們這些普通人的心聲?”
“文章寫得真好,下次彆寫了,我剛加完班,在車上聽這首歌哭成狗,你跟我說這是投降的藝術?藝術你個頭!”
“以前還覺得你文筆犀利,現在看,不過是個遠離人間煙火,自以為是的刻薄文人罷了。”
午夜時分還是一片讚譽的評論區,在黎明到來之前,被憤怒的、感動的、自嘲的真實聲音徹底淹沒。
最尷尬的是,有人發現,杜邊生在被群起而攻之後,悄悄設置了評論權限。
這一行為,無異於公開承認了自己的心虛和狼狽。
網友們更是不依不饒:
“哈哈哈,杜老師怎麼不敢開評論了?”
“這才是真正的投降藝術啊!”
“建議改名叫杜關評!”
……
清晨,陽光透過百葉窗的縫隙,在高誌強價值不菲的真皮沙發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他睡得很好。
昨晚那杯紅酒的餘韻還在,讓他整個人都處在一種掌控全局的鬆弛感中。
他慢悠悠地給自己煮了杯咖啡,打開平板,準備欣賞一下淩夜“繳械投降”後,星耀娛樂那可預見的股價動蕩,以及陳海東即將麵臨的董事會壓力。
然而,屏幕上加載出來的內容,讓他的動作停住了。
財經板塊的頭條,確實和星耀娛樂有關,但標題是:《一首<隻要平凡>引發午夜共情狂潮,星耀娛樂盤前股價意外拉升》。
高誌強臉上的悠閒表情一點點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