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幻音工作室陷入了異樣的安靜。
官方微博再無其他動靜。
幾個談好的電影專訪,韓磊全部以“檔期衝突”為由推掉了。
整個團隊好像真的在“閉門反省”。
這種姿態讓劉副會長等人徹底鬆了口氣。
在一場文化係統內部會議上,劉副會長拿《藥神》當了典型案例。
“…前段時間有部電影,票房挺高,但引起了些不必要的爭論。”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停頓片刻才繼續說。
“有些年輕同誌有才華,這是好事,但太鋒芒畢露,容易出問題,我們及時溝通了,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問題,主動調整了方向。”
“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的文藝工作者是有覺悟的。”
台下響起稀稀落落的掌聲。
墨老坐在前排,讚許地點了點頭。
他們覺得一切儘在掌握,卻不知道在看不見的地方,另一場戲已經開場了。
這天下午,肖雅把一份厚厚的報告和幾個硬盤放到淩夜桌上。
“淩夜老師,都準備好了。”她的聲音有些沙啞,但眼神很亮。
“我們找到三百七十二位願意實名講述經曆的病友,還聯係上一百一十五位醫療、法律、社會學領域的專家學者,他們都願意幫我們。”
淩夜拿起報告,一頁一頁翻著。
每一頁都是一個家庭的掙紮,一條生命的呐喊。
他合上報告,沉默了一會兒。
“辛苦了。”他看向肖雅和剛走進來的韓磊。
“現在可以動手了。”
他把兩人叫到電腦前。
屏幕上是一份已經設計好的公告草稿。
韓磊和肖雅湊近一看標題,兩人都愣住了。
韓磊盯著屏幕看了幾秒,轉頭看向淩夜。
肖雅的手停在鼠標上,嘴巴微微張開,半天沒說出話。
當晚八點,沉寂多日的幻音工作室官方微博發了條公告。
公告標題是——
《光影有責,大愛無疆——積極響應上級號召,共築生命之光》
正文寫道:
“近日,在文化發展指導委員會的悉心指導下,我們對電影《我不是藥神》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與學習。”
“劉副會長與墨老等前輩的教誨,我們銘記在心:文藝作品應當凝聚人心,承擔起彌合分歧的責任;應當關注現實,更要傳遞光明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