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星軌上的約定
“符號星”衝過近日點的那天,全球的天文台都對準了獵戶座方向。林宇站在江城天文台的觀測室裡,看著屏幕上那顆小行星的運行軌跡,它身後拖出的淡藍色尾跡,在星圖上勾勒出一道柔和的曲線,恰好與周星星畫的“地球符號”頂端的弧線重合。
“這不是巧合,”天文台的老台長推了推眼鏡,指著星軌數據,“它的軌道傾角、運行周期,甚至尾跡的光譜,都與我們在星紋岩裡檢測到的聲波頻率完全同步。”
老台長的抽屜裡藏著一本泛黃的觀測日誌,是他的老師在五十年前記錄的。其中一頁畫著“符號星”的草圖,旁邊寫著:“此星每百年回歸一次,屆時地麵符號會產生共鳴。”
“五十年前,回音穀曾發生過一次小規模的冰川消融,”老台長翻著日誌,“當時的勘探隊在冰裡發現了大量活躍的古菌孢子,和現在的情況一模一樣。”
周星星和秘魯的小夥伴們通過視頻連線,一起觀測“符號星”。當小行星的尾跡與地麵符號的投影重疊時,兩國遺址的土壤樣本同時發出了微弱的熒光,像星星落在了土裡。
“它在和我們打招呼!”周星星舉著土壤樣本,興奮地跳起來,“李老師說,這是地球在回應星星的約定。”
李醫生正在參與一項跨國研究,她發現“符號星”的尾跡中含有一種特殊的宇宙射線,能激活古菌孢子的淨化能力。“就像給地球免疫係統打了一針增強劑,”她在視頻裡解釋,“而地麵的符號,就是接收這股能量的天線。”
國際生態組織在全球符號遺址同時啟動了“星軌計劃”——在每個遺址中心安裝一個能量接收裝置,將“符號星”的能量引導至土壤深處,加速古菌孢子的擴散。
江城的裝置就安在玉蘭新苗旁邊,當“符號星”運行到最高點時,裝置發出一道淡藍色的光束,與小行星的尾跡相連。林宇看著光束穿過新苗的枝葉,在地麵投下晃動的光斑,那些光斑組成的符號,正隨著樹葉的擺動輕輕“呼吸”。
“張教授當年的猜想是對的,”陳峰看著監測數據,“地球和星星之間,早就有了約定。”
他收到國際刑警發來的最新消息:在周瑾的瑞士彆墅地下室,發現了一個秘密觀測站,裡麵的設備一直在追蹤“符號星”的軌跡。她的最後一篇日記裡寫著:“當此星回歸時,所有的符號都會醒來,它們會告訴人類,宇宙的法則從來不是征服,而是呼應。”
觀測結束後,周星星把自己畫的“符號星”圖紙折成了一隻紙船,放進了江城的護城河裡。“讓它漂向大海,”她說,“告訴‘符號星’,我們收到它的約定了。”
紙船漂過彙入長江,最終流向大海。林宇知道,這隻紙船載著的,不僅是一個孩子的心願,更是人類與自然、與宇宙達成的新約定——不再試圖解讀所有秘密,而是學會傾聽、呼應,在星軌與地脈的共鳴中,守護這份共生的平衡。
老台長在觀測日誌的最後一頁,貼上了一張“符號星”的照片,旁邊寫著:“下一次回歸是一百年後,那時的人們會記得這個約定嗎?”
林宇看著玉蘭新苗在晚風裡搖曳,它的枝乾已經足夠粗壯,能承受住歲月的風雨。他相信,一百年後,當“符號星”再次回歸時,這棵樹會長得更高大,樹下或許會站著像周星星一樣的孩子,仰望著星空,繼續守護這個跨越星軌的約定。
未完待續)
喜歡迷案追緝:靈蹤異事簿請大家收藏:()迷案追緝:靈蹤異事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