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記憶星的回響
彩色星雲的擴展航線開通後的第五年,記憶星迎來了第一批訪客。他們中既有頭發花白的長老,也有剛學會走路的孩童,每個人都帶著對過往的好奇,觸摸著星球表麵流動的記憶片段。
一位來自地球的老人顫抖著伸出手,指尖穿過“玉蘭樹首次結果”的光影。那是他年輕時參與培育的第一株耐潮作物,此刻光影中的自己正蹲在田埂上,用袖口擦著汗,臉上的笑容比陽光還燦爛。“原來我也成了故事的一部分。”老人喃喃自語,眼眶濕潤。
蘇禾站在記憶星的觀測塔上,看著訪客們與記憶互動的場景。有的在“影蝕族平衡錨啟動”的片段前駐足,模仿著當年技師的手勢;有的在“新生星球第一聲啼哭”的光影裡,與琥珀色皮膚的原住民孩童隔空揮手;還有一群孩子圍在“星芒槍首次共鳴”的畫麵旁,爭論著槍身符號的含義。
“記憶不隻是用來懷念的。”琥珀色恒星係的年輕學者在通訊中說,他正帶著學生記錄訪客們的反應,“你看那個鋼鐵星的機械孩童,它在模仿蘇然先祖持槍的姿勢——這是記憶在‘教’新的生命如何共鳴。”
觀測塔的屏幕上,一組數據引起了蘇禾的注意:所有與私人記憶片段互動過的訪客,體內的共鳴頻率都會產生細微的提升,尤其是那些記錄著“失敗與堅持”的片段——比如影蝕族技師調試平衡錨時的反複失誤、地球科學家培育耐潮作物時的多次失敗。
“痛苦的記憶比成功的記憶更能激發共鳴。”蘇禾調出相關分析,“因為它們帶著‘未完成’的張力,能讓後來者感受到‘我也經曆過’的連接。”
為了強化這種連接,探險隊在記憶星上建立了“共鳴工坊”。訪客可以將自己的新記憶注入空白的記憶粒子,與星球上的舊記憶融合,形成“記憶合金”。一個來自原始星球的青年,將自己雕刻新石質符號的過程,與祖先刻下第一組符號的記憶融合,粒子中立刻浮現出符號從粗糙到精細的演化軌跡。
“這是‘記憶的生長’。”青年興奮地說,“我們不再是記憶的旁觀者,而是續寫者。”
然而,當越來越多的新記憶注入,記憶星的能量場開始出現波動。部分古老的記憶片段變得模糊,仿佛被新的信息“稀釋”。蘇禾立刻啟動了“分層保護機製”——將記憶星分為“本源層”“發展層”“新生層”,每層之間用能量屏障隔開,既保證新記憶能自由流動,又不乾擾古老記憶的完整性。
分層完成的那天,記憶星突然爆發出一道貫穿彩色星雲的光柱。光柱中,所有記憶片段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形成了一條從文明母體時代延伸至當下的“記憶長河”。河水中,不同文明、不同個體的記憶像魚群一樣交織遊動,最終彙入創世核心的方向。
“記憶在回歸源頭。”蘇禾望著光柱,星芒槍上的和聲草葉片輕輕作響,“就像落葉歸根,我們的故事最終會成為創世的養分。”
當第一批訪客離開時,每個人都帶走了一顆小小的記憶粒子,粒子中封存著他們與記憶星的互動片段。蘇禾知道,這些粒子會像種子一樣,在七個星係中傳播,讓更多人明白:共鳴的本質,是記住那些讓我們相連的瞬間,並帶著這份記憶,繼續向前。
記憶星的光柱持續了三天三夜才漸漸消散。當最後一縷光融入星雲,和聲草母株的種子從星球表麵升起,像螢火蟲般飛向更遙遠的宇宙。蘇禾站在觀測塔上,看著種子消失在星塵中,星芒槍的水晶球突然投射出未來的畫麵:百年後,在星雲之外的未知星域,會出現新的記憶星,那裡的記憶片段,將帶著這些種子的印記,繼續講述關於連接與傳承的故事。
未完待續)
喜歡迷案追緝:靈蹤異事簿請大家收藏:()迷案追緝:靈蹤異事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