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隋文帝楊堅晚年,朝堂上可不太平,一邊是太子之位的明爭暗鬥,一邊是權貴跋扈的暗流湧動。偏偏這時候,冒出兩個“不怕死”的大臣,一個敢跟皇帝叫板護太子,一個敢捋權貴虎須護法紀,把隋朝的朝堂攪得既熱鬨又充滿正氣。今天咱就來聊聊高熲和柳彧這兩位硬核大臣的故事,看看他們是怎麼在帝王和權貴之間“夾縫求生”的。
先說說高熲和隋文帝的“太子之爭”。楊堅這輩子,文治武功都沒得說,可到了晚年,卻在“立儲”這事兒上犯了難,犯了大多數家長都容易犯的毛病——偏愛小兒子。他的長子楊勇,本是名正言順的太子,性格直爽,沒什麼壞心眼,可就是不會來事兒,花錢大手大腳,還娶了不少小妾,讓楊堅和獨孤皇後很不滿意。反觀次子楊廣,那可太會裝了,表麵上勤儉節約,隻寵正妻,對父母孝順有加,對大臣彬彬有禮,把楊堅哄得團團轉,覺得這兒子才是治國的好苗子。
於是,楊堅心裡就動了廢長立幼的念頭,這想法一冒出來,就像野草似的瘋長。可這事兒沒那麼簡單,廢太子可是國之大事,弄不好就會引發皇子內鬥,甚至動搖國本。前朝北周就是因為廢立太子不當,才搞得朝堂混亂,最終亡國,這事兒楊堅心裡門兒清。可架不住楊廣天天在他耳邊吹風,再加上獨孤皇後在一旁敲邊鼓,楊堅越來越堅定了廢太子的想法。
這事兒傳到宰相高熲耳朵裡,可把他急壞了。高熲是誰啊?那是隋朝的開國功臣,跟著楊堅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楊堅對他一直信任有加,甚至把女兒嫁給了高熲的兒子,兩人既是君臣,又是親家。高熲覺得,自己必須站出來說話,不能眼睜睜看著朝廷陷入混亂。
有一天,楊堅試探著跟高熲提起廢太子的事兒,高熲一聽,當場就急了,直截了當地說:“陛下,長幼有序,太子楊勇並沒有犯下大錯,怎麼能隨便廢黜呢?”楊堅沒說話,高熲又接著說:“前朝北周就是因為廢長立幼,才導致皇子爭位,朝堂動蕩,最終走向滅亡,陛下可不能重蹈覆轍啊!”這話戳中了楊堅的痛點,他臉色一下子就沉了下來,心裡很不高興。
高熲這話,雖然句句在理,可楊堅卻覺得,高熲這是在胳膊肘往外拐,因為高熲的女兒是楊勇的太子妃,他肯定是為了自己的女兒才維護楊勇。從那以後,楊堅就開始慢慢疏遠高熲,對他的態度也大不如前。以前高熲說什麼,楊堅都言聽計從,可現在,高熲提的建議,楊堅要麼敷衍了事,要麼直接拒絕。
楊廣一看這情況,心裡樂開了花,覺得機會來了。他聯合了一些對高熲不滿的大臣,開始暗中構陷高熲。他們一會兒說高熲結黨營私,一會兒說高熲圖謀不軌,把高熲說得一無是處。楊堅本來就對高熲心存芥蒂,再加上這些讒言,最終徹底相信了楊廣,下令把高熲罷官,貶為庶民。高熲這一輩子,忠心耿耿,到頭來卻落得個如此下場,真是讓人唏噓不已。而楊堅廢黜楊勇、改立楊廣的道路,也從此暢通無阻,為隋朝的滅亡埋下了隱患。
再說說柳彧彈劾楊素的故事。楊素是隋朝的大將軍,戰功赫赫,深得楊堅的寵信,權勢滔天,在朝堂上可謂是一手遮天。可他晚年卻變得越來越驕奢淫逸,仗著自己的權勢,為所欲為。他在洛陽修建了一座豪華府邸,占地麵積極大,裝修得富麗堂皇,比皇宮還要氣派。不僅如此,他還縱容家奴橫行霸道,侵占鄰人的土地,鄰人們敢怒不敢言。
這事兒傳到了治書侍禦史柳彧的耳朵裡。柳彧這個人,性格耿直,不畏權勢,眼裡容不得半點沙子。他覺得,楊素身為三公,理應以身作則,為百官樹立榜樣,可他卻貪慕奢華,縱容家奴犯紀,這要是不嚴懲,朝廷的法紀何在?百姓的公道何在?
於是,柳彧二話不說,直接寫了一封彈劾奏折,遞到了楊堅麵前。奏折裡寫道:“楊素位列三公,受陛下隆恩,卻不知感恩,反而貪慕奢華,修建豪華府邸,縱容家奴侵占鄰人土地,其行為嚴重敗壞朝綱,若不追責,何以服眾?”楊堅看完奏折,心裡很是糾結。一方麵,他愛惜楊素的才能,覺得楊素是個難得的將才,不想嚴懲他;另一方麵,他又覺得柳彧說得有道理,楊素的行為確實太過分了,要是不嚴懲,以後其他大臣也會跟著學,朝廷的法紀就會形同虛設。
思考了很久,楊堅最終還是決定維護法紀。他下令,讓楊素拆除違規修建的府邸,歸還侵占的鄰人土地,並對他的家奴嚴加治罪。同時,楊堅還賞賜了柳彧,稱讚他“敢逆權貴,守朝廷法紀”,是個難得的忠臣。楊素雖然心裡不服氣,但也不敢違抗聖旨,隻能乖乖照做。經此一事,朝廷上下都對柳彧刮目相看,那些原本仗著權勢為非作歹的大臣,也收斂了不少。
司馬光說
高熲諫廢太子,堅守長幼之序,以固朝綱,乃忠臣之舉,雖遭罷官,其節可嘉;柳彧彈劾楊素,不畏權勢,護法紀之嚴,亦為直臣之範。楊堅晚年,於儲位之事失察,疏遠忠臣,終致儲位易主;然於柳彧彈劾之事,能明辨是非,嚴懲權貴,尚不失明君之度。帝王之治,當明辨忠奸,堅守禮製,方能長治久安。
作者說
高熲和柳彧,雖身處同一朝堂,卻麵臨著不同的困境,卻都選擇了堅守本心。高熲的悲劇,在於他高估了楊堅對他的信任,也低估了權力對人性的腐蝕。他以為憑借自己的忠誠和君臣情誼,就能改變楊堅的想法,卻沒想到,在皇權麵前,親情和友情都顯得如此脆弱。而柳彧的成功,不僅在於他的勇氣和正直,更在於他選對了時機,抓住了楊堅維護法紀的心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麵對不公,是選擇沉默還是挺身而出?麵對誘惑,是選擇堅守本心還是隨波逐流?高熲和柳彧用他們的行動告訴我們,堅守本心或許會付出代價,但卻能贏得尊重,而隨波逐流,最終隻會迷失自我。
本章金句
朝堂之上,忠奸難辨,唯守本心者留名青史;權力之下,公私難分,唯護法紀者彰顯正氣。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