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當嬴政踩著六國諸侯的登上權力巔峰時,這位39歲的霸道總裁突然陷入了人生最大的迷茫——以往的稱號什麼啊、啊,感覺都配不上自己這橫掃六合的氣場。思來想去,他大手一拍:皇帝!我是始皇帝,以後子孫後代接著排號!從此,中國曆史開啟了長達兩千多年的皇帝副本,而嬴政也成功解鎖了千古一帝的成就稱號。
一、起名廢的終極救贖:稱號誕生記
要說嬴政這起名天賦,簡直堪稱古代版凡爾賽文學大師。他覺得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普通稱號根本不足以彰顯自己的鈔能力。於是,和兩個字一拚,這個霸氣側漏的新頭銜就誕生了。不僅如此,他還規定自己自稱,命令叫,詔書稱,一套組合拳下來,直接把帝王的逼格拉到了天花板。
更絕的是,嬴政還搞出了這一神操作。比如他名字裡有字,正月就得改成;他老爹叫子楚,地就得改名地。可憐的文人墨客寫文章時,得時刻提著心吊著膽,生怕一個字寫錯就腦袋搬家,堪稱古代版的文字獄雛形。
二、強迫症晚期患者的統一大業
搞定稱號後,嬴政的強迫症徹底爆發了。看著六國遺留下來五花八門的貨幣、文字和度量衡,他眉頭一皺:這亂七八糟的,看著就鬨心!統統給我改!於是,一場席卷全國的統一運動轟轟烈烈展開。
先是貨幣改革,把六國那些奇形怪狀的刀幣、布幣統統淘汰,換成秦國的圓形方孔錢。這錢外圓內方,既象征著天圓地方,又方便穿起來攜帶,堪稱古代版的移動支付。接著是文字統一,李斯大筆一揮,創造出端莊大氣的小篆,規定全國上下必須用這種字體。可憐的六國書生,不得不重新學寫字,估計心裡都在罵:這秦始皇,比高考改革還狠!
最絕的是度量衡改革。嬴政規定,全國的尺寸、升鬥、斤兩都得按統一標準來。為了保證執行,他還派出大批官員到處抽查,誰要是敢缺斤短兩,直接按《秦律》伺候。這波操作,直接把做生意的商販們治得服服帖帖,堪稱古代版的市場監管總局。
三、基建狂魔的瘋狂操作
解決了問題,嬴政又把目光投向了。他大手一揮,開啟了古代版的新基建:修馳道,把鹹陽和全國各地連接起來,相當於古代的高速公路網;開靈渠,打通長江和珠江兩大水係,堪稱秦朝版的南水北調;最誇張的是修長城,征調百萬勞工,把燕、趙、秦三國的舊城牆連起來,硬生生在北方築起一道超級防火牆。
這修長城的場麵,那叫一個壯觀。幾十萬勞工扛著磚頭,在崇山峻嶺間日夜趕工。監工拿著鞭子來回巡視,誰要是敢偷懶,立馬就是一頓胖揍。後世有人吐槽秦始皇勞民傷財,但不得不說,這道萬裡長城確實成了抵禦匈奴的鋼鐵防線,也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
四、《秦律》:古代版的硬核kpi考核
為了保證自己的政策能落地,嬴政祭出了終極大招——《秦律》。這法律嚴苛到什麼程度?路上隨便扔個垃圾,臉上就得被刺字;服徭役遲到幾天,直接砍頭;就連兩個人吵架動手,都可能被判。這哪裡是法律,分明是古代版的硬核kpi考核!
不過話說回來,《秦律》雖然嚴苛,但確實保證了國家的高效運轉。在這套法律的約束下,秦朝的行政效率高得驚人:修長城、建阿房宮、開靈渠,這麼多大工程同時上馬,居然沒出大亂子,不得不說,嬴政在管理方麵確實有一套。
司馬光說:
秦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製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然其廢封建,行郡縣,統一文字、度量衡,功在千秋;然專任刑罰,焚詩書,坑術士,暴虐無道,亦為後世所詬病。故曰:創業難,守成更難,治國之道,當以仁為本,不可專任刑威也。
作者說:
秦始皇這老哥,妥妥的古代卷王之王!彆人統一六國後隻想躺平,他偏要搞出一堆前無古人的操作:起個名字都要與眾不同,搞改革比現代產品經理還執著,修基建堪稱古代版包工頭,定法律更是硬核到讓人瑟瑟發抖。
有人說他是暴君,畢竟動不動就砍頭的法律確實嚇人;但也有人說他是千古一帝,畢竟統一文字、貨幣這些操作,直接奠定了中華文明大一統的基礎。隻能說,評價秦始皇就像開盲盒,你永遠不知道他下一秒會整出什麼大活。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在搞事情這方麵,嬴政要是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