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剛創業成功當上ceo,突然聽說隔壁公司天天來你地盤搞破壞。這誰能忍?漢高祖劉邦一拍桌子:走!帶兄弟抄家夥,讓他們知道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結果這一趟親征,直接變成了大型翻車現場,還意外催生了古代版的和親外交。這場跌宕起伏的曆史大戲,比電視劇還精彩!
話說公元前200年,北方草原上冒出個狠角色——匈奴冒頓單於。這位老兄可不是省油的燈,殺父奪權、吞並部落,短短幾年就把匈奴打造成草原第一霸主。他瞅著中原剛結束楚漢爭霸,正是元氣大傷的時候,帶著騎兵三天兩頭在漢朝邊境打秋風,搶糧食、擄百姓,跟逛自家後花園似的。
劉邦一聽就火了:朕連項羽都能收拾,還怕你個草原漢子?大臣們勸他剛建國,家底薄,先忍忍,他根本聽不進去。大手一揮點了32萬大軍,連過年都沒過,就浩浩蕩蕩往北邊開拔。這陣仗,簡直像要把匈奴老家給端了。
剛開始確實順風順水,漢軍一路勢如破竹,匈奴軍隊一碰就跑。劉邦看著捷報,尾巴都快翹到天上去了:都說匈奴厲害,也不過如此嘛!他哪知道,這全是冒頓單於的釣魚執法——故意示弱,就等著漢軍上鉤呢!
輕敵的劉邦犯了個致命錯誤:帶著先頭部隊一路狂飆,把大部隊遠遠甩在後麵。等他美滋滋地跑到平城今山西大同),突然四周殺聲四起!冒頓單於帶著40萬精銳騎兵,像鐵桶一樣把劉邦困在了白登山。這下可好,漢軍成了餃子餡,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那七天七夜,估計是劉邦這輩子最漫長的時光。白登山寒風刺骨,漢軍缺衣少食,匈奴的馬蹄聲日夜不停。劉邦站在山頂往下看,漫山遍野全是匈奴騎兵,馬鞍上的彎刀在陽光下寒光閃閃,嚇得他腿肚子直打顫。說好的吊打匈奴,咋變成被匈奴吊打了?
關鍵時刻,謀士陳平站了出來。這位古代點子王眼珠子一轉,想出個曲線救國的損招——不找冒頓單於,專挑他老婆下手!陳平派人偷偷找到冒頓的閼氏相當於皇後),獻上一堆金銀珠寶,還神秘兮兮地說:您知道的,漢朝美女多的是。要是我們陛下被困急了,把這些美人送給單於,您的地位可就危險啦!
閼氏一聽就急眼了:這可不行!男人有錢就變壞,有了新歡忘了舊愛,這事兒我能忍?枕邊風一吹,冒頓單於心裡也犯嘀咕:萬一漢朝援軍到了,裡外夾擊可咋整?思來想去,他下令網開一麵,放劉邦一條生路。就這樣,劉邦灰頭土臉地逃出了包圍圈,這趟親征成了他人生最大的黑曆史。
經此一役,劉邦徹底認清了現實:匈奴不好惹,靠拳頭解決不了問題。這時候,謀士婁敬站出來說了句大實話:陛下,咱們剛打完仗,百姓都盼著過安生日子。匈奴人擅長騎射,咱們硬拚吃虧。不如搞——把公主嫁給單於,再送點金銀絲綢,化乾戈為玉帛!
劉邦一聽,差點把喝的水噴出來:把我閨女送過去吃苦?不行不行!但轉念一想,好像也沒彆的辦法,隻好咬咬牙同意了。不過他留了個心眼,找了個宮女冒充公主,帶著大批財寶、絲綢、糧食,浩浩蕩蕩送去匈奴。這一送不要緊,直接開啟了漢朝長達數十年的和親外交。
表麵上看,和親是送公主、送財寶,其實暗藏玄機。公主嫁過去帶著大批工匠、書籍,把中原的農耕技術、紡織工藝全帶到了草原;絲綢、茶葉這些硬通貨,更是成了草原貴族的奢侈品。用現在的話說,這就是古代版的文化輸出+經濟統戰,慢慢把匈奴變成了漢朝的大客戶。
雖說和親政策總被人吐槽,但不得不說,它給漢朝爭取了寶貴的休養生息時間。從白登之圍的狼狽逃竄,到後來漢武帝的絕地反擊,這中間幾十年的和平,全靠和親政策撐著。不得不感歎,有時候也是一種智慧!
司馬光說
痛心疾首地拍案)悲哉!漢高祖白登之困,皆因驕矜自滿、輕敵冒進所致!《孫子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劉邦既不知匈奴虛實,又不聽良臣勸諫,此乃取敗之道也!至於和親之策,更是謬矣!堂堂天朝,竟以女子、財帛換取苟安,與屈膝投降何異?古之聖王,禦外侮當以仁德為本、以武備為用,豈可用此等委曲求全之計?如此做法,非但不能震懾蠻夷,反令華夏蒙羞,遺禍後世!
作者說
說實話,劉邦這趟白登山之旅,簡直是花錢買教訓的典範。但也正是這次慘痛的失敗,讓漢朝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在那個實力不允許的年代,和親政策就像一劑苦口良藥——雖然喝下去難受,但確實能治病。司馬光老先生站在道德製高點批判,有他的道理;但設身處地想想,剛打完楚漢戰爭的漢朝,確實沒有本錢和匈奴死磕。這事兒就像做生意,實力不夠的時候,先合作共贏攢家底,等翅膀硬了再算賬,不失為一種務實的智慧。白登之圍看似是漢朝的黑曆史,卻意外成了民族融合的催化劑,曆史的走向,有時候就是這麼讓人捉摸不透!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