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漢後宮劇還沒上演之前,朝堂上先因為一塊地皮炸出了一場年度大瓜。故事的主角不是後宮爭寵的妃嬪,而是兩個男人——被皇帝捧在手心裡的學霸老師張禹,和酸成檸檬精的權臣王根。這場圍繞著平陵肥牛亭土地的爭奪戰,堪稱古代版霸道總裁愛上我職場嫉妒風雲的魔幻聯動。
先說這位特進、安昌侯張禹,那可是漢成帝的白月光。人家不僅官銜一大串,還是皇帝的私人老師,妥妥的帝師天花板。這位張老師平時在家養老,卻能讓皇帝隔三差五帶著小零食上門求教,國家大事都得聽他拍板。這天張禹突然心血來潮,給皇帝遞了份小作文陛下,聽說平陵肥牛亭那塊地風水絕佳,學生想用來種種菜、養養花,您看能不能賞給我?好家夥,這哪是要地,分明是跟皇帝撒嬌要禮物!
這邊申請剛遞上去,那邊就有人跳出來反對了。曲陽侯王根一聽就急眼了,火急火燎地跑到皇帝麵前打小報告:陛下使不得啊!那肥牛亭可是通往平陵墓園的必經之路,平時您祭祖、出遊都得走那兒,這地兒哪能隨便送人?要給地,換塊彆的成不?王根這話說得在理,可話外音全是憑啥張禹要啥你都給的酸味——畢竟同樣是皇帝身邊的紅人,他可沒享受過這待遇。
沒想到漢成帝根本不按常理出牌,當場就來了個霸道總裁式護短朕說行就行!張老師想要,偏要給他!這操作直接把王根整不會了,眼睜睜看著皇帝大手一揮,把肥牛亭的地契塞進了張禹兜裡。估計王根當時內心os:這皇帝怕不是被灌了迷魂湯?
被當眾打臉的王根徹底化身人形檸檬精,開啟了瘋狂吐槽模式。今天跟大臣嚼舌根:張禹那老頭就會哄皇帝開心,明天給皇帝遞折子:張禹收禮收到手軟,肯定沒安好心。可他越吐槽,漢成帝對張禹越好,簡直把偏愛是明目張膽的貫徹到底。有次張禹生病臥床,漢成帝親自跑到病床前噓寒問暖,臨走前還大手一揮,把張禹的小兒子封為黃門郎、給事中——這波操作,比現在的愛屋及烏還離譜!
從此張禹就算天天在家躺著,地位也穩如泰山。朝堂上有啥大事,漢成帝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快!去問問張老師怎麼說!可憐王根,機關算儘,最後隻落得個越吐槽,人家越恩寵的憋屈下場。這場地皮爭奪戰,表麵上爭的是一塊地,實際上卻是皇帝對臣子的偏愛大比拚。張禹用實力證明了:隻要把人設玩明白,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連權臣的嫉妒都能當耳旁風!
司馬光說
司馬光在編纂《資治通鑒》時,對這段故事想必是痛心疾首。他曾言:君主治國,當以公義為本,若因私愛而亂法度,則禍亂必生。漢成帝因對張禹的偏愛,不顧國土規劃與禮製規範,執意賜地,看似是對老師的恩寵,實則暴露了君主的昏聵與朝政的混亂。王根雖以公義勸阻,卻夾雜私心嫉妒,未能真正匡正君過。這種君臣皆失其道的局麵,正是西漢後期政治腐敗的縮影。司馬光借此警示後世:君主若被個人情感左右決策,臣子若因嫉妒而失卻公心,國家離衰敗也就不遠了。
作者說
張禹得地這場大戲,簡直是古代職場的偏愛法則教科書。漢成帝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領導的偏愛才是最強外掛——你有一萬個反對理由?不好意思,在偏愛麵前統統無效!張禹的成功,與其說是靠能力,不如說是把帝王師的人設玩出了花,深諳撒嬌的臣子有地吃的精髓。而王根的失敗,也給所有職場人上了一課:單純吐槽競爭對手,不如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更諷刺的是,這場因偏愛而起的鬨劇,折射出的是西漢末年皇權的任性與朝政的失序。當國家大事都能變成領導的偏心遊戲,王朝的崩塌,或許從這時就埋下了伏筆。曆史的荒誕之處就在於,一塊看似普通的地皮,竟成了照見時代病灶的鏡子。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