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朝的外交圈裡,王莽絕對是個不走尋常路的外交鬼才。當其他皇帝還在勤勤懇懇搞和親、修長城時,這位後來的新朝開國皇帝已經開始琢磨起低成本高回報的外交策略了。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王莽那場堪稱古代版薅羊毛的奇葩外交——誘羌獻地。
話說在王莽的世界觀裡,大漢王朝就像一個豪華大禮包,缺哪兒都不行。當時北方匈奴剛被收拾得服服帖帖,東邊已經把影響力輻射到海外,南邊的黃支國也被成功納入外交朋友圈。唯獨西邊,始終像個沒填滿的拚圖,讓王莽心裡直癢癢。
不行!我的外交版圖必須整整齊齊!王莽一拍桌子,召集手下開始頭腦風暴。這時候,一個叫平憲的中郎將站出來:領導,我有個好主意!聽說西邊的羌人特彆實在,咱們要不試試鈔能力
王莽眼睛一亮:哦?說來聽聽!
原來,平憲建議用真金白銀誘惑塞外羌人,讓他們主動獻地。這招在當時絕對算得上創新——彆人都是打仗搶地盤,王莽偏要花錢買地盤。不得不說,這個思路很符合王莽穿越者的人設,放現在妥妥能進互聯網大廠當運營總監。
說乾就乾,王莽大手一揮,撥了一大筆經費給平憲。中郎將帶著裝滿金幣的車隊,浩浩蕩蕩地向羌人聚居地出發。這場景,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個富二代組團去西部自駕遊呢。
塞外的羌人看到這麼大陣仗,一開始還以為漢朝要來打架,結果發現來的是送財童子。平憲見到羌人首領良願,直接開門見山:兄弟,跟著我們混,好處大大的!金幣管夠,還有編製!
良願心裡直犯嘀咕:天底下還有這好事?但看著金燦燦的金幣,再想想部落以後的好日子,一咬牙:行!我帶一萬二千人加入你們,鮮水海那塊地也歸你們了!不過醜話說前頭,險要的地方我們得自己守著,給你們當保安。
就這樣,一場沒有硝煙的土地交易達成了。王莽接到消息後樂開了花,感覺自己簡直是個天才。他立刻昭告天下:看!不費一兵一卒,西邊的版圖就到手了!還特意給這塊新地盤起了個響亮的名字——西海郡。
但事情真有這麼簡單嗎?首先,羌人可不是慈善家。他們之所以願意獻地,說白了就是看上了漢朝的金幣。就像現在某些人辦健身卡,一開始圖便宜,等新鮮勁兒過了就開始後悔。其次,王莽把羌人安置在險要之地,看似是讓他們當,實則埋下了隱患。這就好比讓快遞員住在你家保險櫃旁邊,能安心嗎?
果然,沒過多久,問題就來了。隨著漢朝財政壓力增大,給羌人的補貼逐漸減少。羌人覺得自己被割韭菜了,開始心生不滿。再加上雙方文化、生活習慣差異巨大,矛盾越積越多。原本看似雙贏的交易,慢慢變成了燙手山芋。
司馬光說:
對於王莽誘羌獻地這事,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裡沒少吐槽。他認為王莽這純粹是麵子工程,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搞這種華而不實的外交。在司馬光看來,真正的強國之道,應該是靠實力和德行服人,而不是靠金錢收買。不得不說,司馬老先生看得是真透徹,一眼就戳中了王莽的小心思。
作者說:
從今天的角度看,王莽的誘羌獻地就像一場大型真人秀,充滿了戲劇性和荒誕感。他用超前的商業思維處理外交問題,看似聰明,實則短視。這件事告訴我們:任何關係,無論是國與國還是人與人,光靠金錢維係都是不長久的。真正的信任和合作,需要建立在平等、尊重和互利共贏的基礎上。王莽的失敗,給後世留下了一個生動的反麵教材——外交不是過家家,地盤也不是充錢就能買的遊戲道具。
這段曆史就像一麵鏡子,照出了人性的貪婪與短視,也讓我們看到,即使在兩千多年前,外交博弈的本質也從未改變。王莽的西大門改造計劃雖然失敗了,但它留給我們的思考,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