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漢初年的社交圈裡,劉秀絕對算得上是皇帝界的社交達人。彆的帝王忙著搞權謀、鬥大臣,他卻偏偏對一群不務正業的隱士著了迷,開啟了一場橫跨朝堂與山野的雙向奔赴大戲。這場追星之旅有多精彩?簡直比八點檔宮鬥劇還上頭!
話說劉秀剛坐穩龍椅,就開啟了他的隱士尋訪計劃。第一個目標就是周黨,這位老哥堪稱古代版社恐天花板,彆人擠破頭想進朝堂,他卻隻想躲在山裡當野生博主。劉秀心想:這麼有個性的人才,必須納入我的豪華朋友圈!於是大手一揮,派人八抬大轎把周黨請到了洛陽。
誰能想到,周黨進了皇宮,見到劉秀連個基本的拜謁禮儀都不做,往那兒一站,活脫脫像個來參觀的遊客。周圍的大臣們都驚掉了下巴:這人怕不是瘋了?見了皇帝都不拜,這是要謀反啊!博士範升更是氣得跳腳,連夜寫奏折要求治周黨的大不敬罪,那措辭激烈得,仿佛周黨刨了他家祖墳。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周黨要涼透的時候,劉秀卻來了波神操作——不僅不治罪,還大手一揮賞賜四十匹帛,說什麼人各有誌,強扭的瓜不甜,直接送周黨回家躺平。這操作讓滿朝文武集體懵圈:陛下,您這是唱哪出?這不明擺著慣著他嗎?劉秀卻暗自得意:你們懂啥?這叫格局!
這邊周黨的事兒剛落下帷幕,劉秀又想起了自己的白月光——嚴光。要說這兩人的淵源可不淺,年輕時一起遊學的日子,簡直就是劉秀的青春回憶殺。如今自己當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滿世界找嚴光,派出的搜尋隊伍堪比現代的全網找人。
好不容易打聽到嚴光的下落,劉秀激動得連夜派人去請,那殷勤勁兒,活脫脫像個追星追到偶像家門口的小迷弟。見到嚴光後,劉秀直接甩出王炸福利:兄弟!來當諫議大夫,咱倆聯手乾一番大事業!這待遇,擱彆人早就感恩戴德地跪謝皇恩了,可嚴光偏不按套路出牌。
隻見嚴光把腦袋搖得像撥浪鼓:打住!我隻想在山裡釣釣魚、種種菜,當什麼官?累不累啊!劉秀還不死心,又是請吃飯,又是拉家常,想靠兄弟情打動嚴光。結果嚴光根本不接招,吃飽喝足後拍拍屁股就走,跑到富春山當起了專業漁夫。劉秀無奈,隻能望著嚴光遠去的背影長歎:終究是錯付了!
不過嚴光也沒把事做絕,偶爾還給劉秀寄幾尾自己釣的魚,權當是網友慰問。就這樣,嚴光在富春山逍遙自在地過了一輩子,最後壽終正寢。而劉秀呢,雖然沒能把嚴光,但這段君臣之間的奇妙故事,卻成了曆史上的一段佳話。
司馬光說
要是司馬光來點評這段故事,估計得扶著眼鏡慢悠悠地說:劉秀此舉,儘顯明君風範啊!周黨不拜,常人必怒,而劉秀能容,此乃胸襟;嚴光不仕,常人必怪,而劉秀能諒,此乃氣度。古之賢君,皆以人才為重,然能尊重人才之誌者,鮮矣。劉秀深知道不同不相為謀之理,不強迫、不刁難,方顯帝王智慧。
作者說
從劉秀和隱士們的故事裡,咱們能悟出不少處世哲學。首先,尊重差異真的很重要。就像職場裡,領導不能總想著把員工都變成聽話的提線木偶,得允許人家有不同想法。其次,強扭的瓜確實不甜。追人、招人、交朋友都是一個道理,與其死纏爛打,不如大大方方放手,說不定反而能收獲真心。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嚴光和周黨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不被功名利祿誘惑,這份人間清醒,放到現在也是值得點讚的人生態度。畢竟,活得明白,比活得風光,有時候更難得!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