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年的東漢王朝,正被一場大旱災折磨得苦不堪言。莊稼蔫頭耷腦,百姓望天興歎,連皇宮裡的井水都快見底了。新上任的漢章帝劉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抓著大臣們的袖子直問:快救救孩子!這老天爺咋就不下雨呢?這場持續數月的旱災,意外點燃了一場火藥味十足的朝堂辯論賽。
鮑昱的冤情消災法
關鍵時刻,司徒鮑昱挺身而出,活脫脫像個古代調解員。他清了清嗓子,開始滔滔不絕:陛下,您還記得當年楚地那樁大案嗎?抓了好幾千人,保不準冤魂都排到洛陽城門口了!那些被流放的人,老婆孩子哭天搶地分離,這怨氣能不衝上天嗎?依我看,趕緊把這些人放回家,取消他們的禁足令,說不定老天爺一開心,就給咱來場大雨了!
這番話聽起來像在講都市傳說,但章帝卻頻頻點頭。畢竟在古代,天人感應的說法深入人心,誰也不敢拿國運開玩笑。於是,一道特赦令火速發出,那些被流放的倒黴蛋們,還沒反應過來就喜提回家車票,抱著親人又哭又笑。說來也神奇,沒過多久,天空真的飄起了小雨,這讓鮑昱瞬間成了朝堂上的預言家。
楊終的躺平治國論
正當大家沉浸在雨水的喜悅中時,校書郎楊終突然站出來潑冷水:陛下,北邊打匈奴,西邊開疆拓土,老百姓都快被掏空了!要不咱先歇一歇,彆折騰了?這話一出,滿朝文武瞬間炸鍋,這不是要推翻先帝的創業成果嗎?
牟融和鮑昱當場開啟懟人模式先帝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你說停就停?這不是打先帝的臉嗎?兩人你一言我一語,把楊終說得麵紅耳赤。但這位小官偏不信邪,回去連夜寫了篇雄文,用秦朝濫用民力導致滅亡的例子,把朝堂辯論推向高潮。
各位大佬,當年秦始皇修長城、建阿房宮,結果二世而亡。現在咱們四處征戰,百姓連飯都吃不上,這和秦朝有啥區彆?楊終的奏折像一顆重磅炸彈,直接把章帝整破防了。皇帝摸著下巴陷入沉思:好像...有點道理?
一場辯論改變國運
在這場堪比奇葩說的朝堂辯論賽中,章帝最終選擇了楊終的建議。詔令一下,邊關將士歡呼雀躍:終於不用天天啃沙子了!老百姓更是奔走相告,有人甚至在家門口放鞭炮慶祝。這場辯論不僅改變了東漢的對外政策,更讓百姓過上了難得的安穩日子。
有意思的是,鮑昱和楊終這兩位辯論對手,後來還成了好朋友。兩人經常在酒館裡碰杯,一邊喝酒一邊複盤那場精彩的辯論:老楊,你那篇奏折寫得真絕,我當時都差點被說服了!鮑大人謬讚,要不是您先開了特赦的頭,我哪敢接著提啊!
司馬光說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點評道:鮑昱以恤民冤為弭災之策,楊終以罷征伐為固本之謀,皆切中時弊。章帝能納諫如流,可謂賢主。然祖宗之法與當下之宜,曆來爭議不斷,為政者當審時度勢,不可泥古不化。
作者說
這場發生在東漢朝堂的辯論,簡直就是古代版的頭腦風暴。鮑昱用冤情消災的奇招打開局麵,楊終以躺平治國的大膽建議直擊要害,而章帝的決策能力更是讓人拍案叫絕。它告訴我們:治國理政就像炒菜,光有祖傳菜譜可不行,還得根據當下食材靈活調整。有時候,一場充滿智慧的辯論,真的能改變一個時代的走向。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