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年間,邊境線就像個永不消停的火藥桶,北匈奴三天兩頭來漢朝地皮上搞事情。這不,竇憲一拍桌子:老虎不發威,當我是okitty?這次非得讓匈奴知道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這位東漢猛人大手一揮,開啟了一場載入史冊的硬核軍事行動。
竇憲先派出副校尉閻盤當先頭部隊,給他撥了兩千多騎兵。這兵力聽著不多,放現在也就一個加強連的規模,但閻盤可是個狠角色。他帶著這兩千兄弟,像草原上的餓狼般直撲伊吾。北匈奴守軍壓根沒想到漢軍敢主動出擊,正圍著篝火烤羊肉呢,突然就被閻盤打了個措手不及。這場突襲戰打得那叫一個乾淨利落,漢軍騎著快馬衝進營地,刀光劍影間,匈奴守軍還沒反應過來就敗下陣來。就這樣,伊吾這塊戰略要地又被漢軍收入囊中。
消息傳到車師國,前、後王嚇得手裡的奶茶都灑了。這兩國本來在漢朝和匈奴之間搞平衡術,這下徹底慌了神。前王搓著衣角對後王說:兄弟,這漢軍也太猛了!咱可彆在刀尖上跳舞了!於是二話不說,趕緊把自家寶貝兒子當質子送進漢朝,生怕慢一步就被漢軍重點關照。
初戰告捷隻是開胃小菜,竇憲真正的大招還在後頭。他拉上耿秉組成東漢最強cp,帶著大軍從朔方雞鹿塞出發,目標直指北單於。這一路風餐露宿,將士們嚼著乾糧,頂著風沙,硬是朝著匈奴腹地挺進。而北單於那邊,還沉浸在以往劫掠的輝煌戰績裡,壓根沒想到漢軍敢深入大漠數千裡。
雙方在稽洛山遭遇,一場世紀大戰就此爆發。漢軍這邊,竇憲、耿秉騎著高頭大馬,手持長槍,威風凜凜;匈奴那邊,北單於也親自披掛上陣,想著給漢軍來個下馬威。戰鬥一打響,喊殺聲震天,戰馬嘶鳴,箭矢如雨。竇憲指揮若定,漢軍陣型變幻莫測,時而如鐵壁般防守,時而如利刃般突進。北匈奴軍隊雖然悍勇,但在漢軍的猛烈攻勢下,漸漸有些招架不住。幾個回合下來,匈奴軍隊陣腳大亂,北單於一看形勢不妙,也顧不上什麼麵子了,撥轉馬頭撒腿就跑。這一跑不要緊,匈奴軍隊徹底成了驚弓之鳥,兵敗如山倒。
竇憲和耿秉哪肯輕易放過,下令乘勝追擊。漢軍將士們騎著快馬,在大漠中狂飆三百裡,就像追著兔子的獵犬。這一路追得北匈奴軍隊丟盔棄甲,連祖傳的帳篷都不要了。等追到燕然山時,竇憲望著茫茫大漠,突然靈機一動:這仗打得這麼漂亮,不得留個紀念?於是大手一揮,叫來班固:班先生,您文采好,快寫篇文章記錄咱這豐功偉績!
班固也是個妙人,當即搖頭晃腦,文思泉湧,一篇歌頌漢朝威德的文章一揮而就。竇憲看著文章,滿意地點點頭,下令讓人把文章刻在燕然山的巨石上。這一幕,要是放在現在,估計竇憲得發個朋友圈:今日打卡燕然山,成功ko北單於!東漢戰神勒石燕然。而這勒石燕然的壯舉,也成了後世武將們做夢都想達成的頂級成就,就像現在的遊戲玩家追求全服第一的稱號一樣。
這場戰役過後,北匈奴元氣大傷,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再騷擾漢朝邊境。竇憲也憑借著這赫赫戰功,成了東漢家喻戶曉的大英雄。每當百姓們聊起這段曆史,都會豎起大拇指:竇將軍這操作,絕了!
司馬光說
昔竇憲出師朔漠,以雷霆之勢破北單於,登燕然而勒銘,威振異域。其用兵之勇,謀略之深,誠為一時之傑。然觀其行事,雖有大功於國,然權勢過盛,終致禍端。故夫為將者,不僅在能戰,更在守德。功高而不矜,權重而不驕,方為長久之道也。
作者說
竇憲的勒石燕然,堪稱古代軍事史上最霸氣的到此一遊!他用一場漂亮的戰役,不僅打出了漢朝的威風,還創造了一個流傳千年的傳奇典故。在那個沒有朋友圈、沒有直播的年代,竇憲用刻石的方式,讓自己的功績永載史冊。這也告訴我們,人生在世,總得乾幾件漂亮事兒,留下點屬於自己的印記。不過話說回來,竇憲後來的結局也給我們提了個醒:再厲害的人,也得保持清醒,彆讓勝利衝昏了頭腦!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