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漢末年這場大型創業真人秀裡,曹操和劉備就像兩個極端案例。當曹操已經在大河之南瘋狂搞基建,把東郡打造成創業園區時,劉備帶著關羽、張飛還在人才市場門口徘徊,簡曆投了一圈,不是被嫌學曆低就是嫌項目經驗少,妥妥的創業團隊。
想當初十八路諸侯討董卓,那場麵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各路大佬帶著豪華陣容入場。劉備領著關張二人擠在角落,就像三個沒搶到前排座位的觀眾。雖然頂著中山靖王之後的頭銜,但在諸侯眼裡,這稱號跟現在某些人說自己是乾隆皇帝第n代孫差不多——聽著唬人,實際沒啥含金量。張飛在旁邊直嘟囔:要不咱上去露兩手?讓他們見識下什麼叫真正的技術!關羽倒是淡定,撫著長須來了句:且看局勢,莫要衝動。最後還是跟著公孫瓚蹭了個出場費,勉強在諸侯群裡刷了個存在感。
這邊曹操已經開啟開掛模式,在濮陽暴打白繞,順利拿下東郡太守的職位。人家不僅有夏侯家、曹家這些天使投資人注資,還有鮑信這種戰略顧問幫忙畫商業藍圖。轉頭就在東郡搞起了人才引進計劃,荀彧、程昱這些頂級人才紛紛入職,還推出屯田政策,把荒地變成了高產農田。這操作,妥妥的創業界模範生。
再看劉關張這邊,簡直就是打工仔的辛酸史。跟著公孫瓚在青州當編外人員,每天的工作就是巡邏、站崗、防袁紹,活脫脫古代版保安隊。關羽拿著青龍偃月刀砍幾個小毛賊,張飛在城牆上吼兩嗓子震懾敵軍,可這些在公孫瓚眼裡,不過是本分工作。劉備眼巴巴等著轉正機會,結果公孫瓚大手一揮:去幫田楷守齊國吧,年輕人多曆練曆練。這哪是曆練,分明就是借調工具人,連辦公場地都是臨時蹭的。
那段日子,劉關張三人擠在簡陋的營帳裡,看著曹操的東郡越做越大,心裡彆提多憋屈。張飛氣得直拍桌子:大哥!咱在這兒天天吃灰,人家曹操都開始搞上市融資了!劉備隻能無奈地歎氣:二弟三弟莫急,咱們沒背景沒資源,隻能慢慢來。關羽倒是想出個主意:要不咱也去招兵買馬?結果三人湊了半天,兜裡的錢連買十匹馬都不夠,隻能繼續當臨時工。
最離譜的是,當曹操在東郡開慶功宴,和手下謀士把酒言歡時,劉備還在齊國的城牆上數星星,琢磨著下頓該吃啥。這種落差感,就像你看著大學同學已經年薪百萬,自己還在為五險一金發愁。但劉備也有自己的堅持,他深知沒有根基的事業就像空中樓閣,哪怕漂泊再久,也得等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這段經曆,反倒成了劉關張團隊最寶貴的財富。後來劉備入蜀拿下益州,看著成都的繁華,估計心裡還在想:當年在青州啃冷饅頭的日子,總算是沒白熬!畢竟嘗過漂泊的苦,才懂得根據地的甜。
司馬光說:創業之難,非有厚積者不能成也。操有世族之資,備起於微末,其始異矣。然備終能鼎足,蓋韌者終達也。在司馬光看來,曹操憑借家族底蘊迅速崛起,而劉備出身低微,起步艱難。但劉備雖前期坎坷,卻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最終成就霸業,可見創業不僅需要資源,更需要持之以恒的決心。
作者說:曹操和劉關張的創業初期,簡直就是現實世界的真實寫照。有人含著金鑰匙出生,起點就是彆人的終點;有人白手起家,隻能靠摸爬滾打找機會。但曆史告訴我們,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馬拉鬆,前期跑得快不如跑得穩。劉備團隊雖然起步艱難,但正是那些漂泊的日子,讓他們學會了如何在逆境中生存。所以啊,暫時的落後彆灰心,說不定哪天,你也能等來屬於自己的。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