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年間的蜀地,就像個熱哄哄的大戲台,你方唱罷我登場。這邊趙韙的叛亂剛平息沒多久,那邊又出了檔子新鮮事——東州派的頭麵人物龐羲,突然急吼吼地要向漢昌令程畿借兵,還鬨得差點拔劍相向,最後反倒讓程畿因禍得福,這事兒說起來可真夠抓馬的。
要說清楚這事兒的來龍去脈,還得從龐羲的被害妄想症說起。這位龐將軍在平定趙韙叛亂時立了大功,成了東州人的領軍人物,按說該春風得意才對。可他偏偏是個操心的命,天天琢磨著:趙韙雖然死了,但蜀地的本地人會不會記恨咱們東州人?萬一哪天再有人叛亂,劉璋那軟性子靠得住嗎?
越想越心慌,龐羲就盯上了賨人。這賨人是蜀地的少數民族,個個驍勇善戰,騎馬射箭樣樣精通,打起仗來跟下山猛虎似的。龐羲覺得要是能把這群猛人收編過來當護衛,自己心裡才能踏實,就像現在的土豪喜歡請保鏢一樣,隻不過他要的是一整支特種部隊。
可賨人主要聚居在漢昌縣一帶,歸漢昌令程畿管。程畿是土生土長的蜀地人,為人耿直得像塊鋼板,認死理兒,說一不二。龐羲知道這老頭不好說話,特意派了個機靈人去——這人不是彆人,正是程畿的親兒子程祁。
程祁拿著龐羲給老爹寫的親筆信,心裡七上八下的。他太了解自己爹的脾氣了,那是油鹽不進的主兒,可龐將軍的命令又不敢違抗。到了漢昌縣衙,程祁磨磨蹭蹭地說明來意,遞上龐羲的書信,頭都不敢抬:爹,龐將軍說...想借咱們縣的賨兵用用。
程畿正在批閱公文,聞言把筆一擱,眼睛瞪得像銅鈴:借兵?他龐羲是東州將領,守成都的,借漢昌的兵乾什麼?這兵是朝廷的,又不是咱家的私產,說借就借?
程祁趕緊解釋:爹,龐將軍也是為了安全,最近蜀地不太平...話沒說完就被程畿打斷:安全?他要安全不會向主公請命?私自調兵,這是規矩嗎?你回去告訴龐羲,兵是朝廷的,要調兵得有主公的令箭,我程畿隻認公文不認人情!
程祁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回了成都。龐羲聽完彙報,氣得把茶杯都摔了:好你個程畿!給臉不要臉是吧?真當我龐羲好欺負?旁邊的謀士趕緊勸:將軍息怒,程畿是出了名的硬骨頭,不如換個方式試試?
龐羲眼珠一轉,想出個損招。他又派了個心腹小吏去漢昌,這次不繞彎子了,直接撂狠話:程縣令,龐將軍說了,大家都是為朝廷辦事,抬頭不見低頭見。這點麵子都不給,要是哪天有人在主公麵前說幾句閒話,說您私藏兵馬,到時候可彆怪將軍沒提醒您,這可是要禍及家族的大事!
小吏本以為這話能嚇住程畿,沒想到程畿聽完冷笑一聲:回去告訴龐羲,我程畿行得正坐得端,沒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賨兵是保衛地方的,不是給他當私兵的。要殺要剮我一個人扛著,想連累我家人?他還沒這本事!說著把小吏轟出了縣衙,連口水都沒給喝。
消息傳回成都,龐羲徹底炸毛了,拍著桌子就要帶兵去漢昌。手下謀士趕緊拉住:將軍萬萬不可!現在正是敏感時期,您剛立了功就動兵,主公會怎麼想?程畿那老頭就是塊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硬搶反而落人口實。
龐羲這才冷靜下來,越想越覺得後怕。是啊,自己現在本就因為權勢太大被人盯著,要是真動了程畿,劉璋那邊肯定會起疑心。到時候彆說借兵了,能不能保住現有的位置都難說。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碰上了個油鹽不進的硬茬,威脅這招根本不管用。
旁邊的參軍出了個主意:將軍,程畿是個講規矩的人,他不是要主公的令箭嗎?咱們不如...先向主公請罪?龐羲一臉疑惑:請罪?我請什麼罪?參軍解釋:就說自己擔心地方安全,想請主公調撥部分賨兵加強防備,順便提一句程畿堅守職責,是難得的忠臣。這樣一來,既給了主公麵子,也給了程畿台階,豈不是兩全其美?
龐羲琢磨半天,覺得這招雖然憋屈,但確實是眼下最好的辦法。於是他趕緊備了厚禮,親自去劉璋府上請罪,把自己說得跟個不懂事的孩子似的:主公恕罪,屬下最近確實有些杞人憂天,擔心地方不穩,才想向程畿借兵,差點犯了糊塗。程縣令堅守職責,實在是忠臣楷模啊!
劉璋本就聽說了這事,正琢磨怎麼處理。見龐羲主動認錯,還誇程畿,心裡頓時舒坦多了。他本就是個老好人,見龐羲態度誠懇,趕緊打圓場:龐將軍也是為了大局,情有可原。程畿堅守規矩,確實該賞。
沒過幾天,劉璋就下了兩道命令:一是駁回龐羲借兵的請求,讓他安心守好自己的防區;二是下旨表彰程畿,說他忠直不阿,堅守法度,直接把他提拔為江陽太守,官升一級。
消息傳到漢昌,程畿的手下都替他高興:大人,您這硬剛反倒升了官,龐羲偷雞不成蝕把米,真是大快人心!程畿卻一臉平靜:我不是為了升官才拒絕他,規矩就是規矩,要是人人都徇私枉法,這天下還不亂套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龐羲得知結果,心裡五味雜陳。雖然沒借到兵,但總算沒把事情鬨大,還在劉璋麵前刷了波知錯能改的好感,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他趕緊又備了份厚禮,派人送到程畿府上道賀,算是變相賠罪,兩人之間的疙瘩才算解開。
程畿到江陽上任後,依舊是那副耿直脾氣,把江陽治理得井井有條。當地百姓都說:程太守雖然嚴厲,但辦事公道,咱們服!而龐羲經此一役,也收斂了不少,再也不敢隨便打地方兵馬的主意,安安分分地守著自己的地盤。
這事在蜀地傳開後,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有說書先生把它編成了段子:龐將軍想借兵,碰上個硬骨頭程縣令,威脅利誘都沒用,最後反倒讓人家升了官,您說這叫什麼事兒...聽書的人個個笑得前仰後合,都說程畿是鐵脖子縣令,龐羲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劉璋後來跟謀士聊天,還特意提到這事:程畿這老頭,真是塊好料!有他這樣的人守地方,我放心。謀士笑著說:主公這招太高了,既褒獎了忠臣,又敲打了功臣,還沒傷和氣,一箭三雕啊!劉璋摸著胡子嘿嘿直笑,心裡美得不行,覺得自己總算乾了件漂亮事。
司馬光說
夫為官者,當以法度為繩,不以私情廢公。程畿拒龐羲之請,非不畏禍,乃守職分也。龐羲恃功而求私兵,已失臣節,然能及時悔悟,向主謝罪,亦存轉圜之機。劉璋能明辨是非,賞忠直而容悔過,可見馭下之道,在於賞罰分明。亂世之中,能守規矩者難,能容守規矩者更難,三者互動之間,可見治道之精微。
作者說
這故事簡直是古代版的職場硬剛指南。程畿用實力證明,隻要占理且堅守原則,哪怕麵對上司的威脅也不用慫——當然前提是你得有真本事和硬骨氣。龐羲則演示了什麼叫衝動是魔鬼,本想耍威風結果差點翻車,還好及時止損保住了體麵。
職場上這種事其實不少見,總有人想走捷徑、搞特殊,也總有人堅守底線不妥協。但說到底,規矩才是保護所有人的盾牌,破壞規矩的人或許能得意一時,但遲早會栽跟頭。而像劉璋這樣的管理者,懂得獎勵守規矩的人、包容犯錯後改正的人,才能讓團隊真正良性運轉。所以啊,做人做事還是得有點程畿的硬氣,少點龐羲的衝動,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