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那陣子,梁和魏跟倆鄰居似的,天天在邊境上互相瞅不順眼,今天你拔我棵白菜,明天我拆你個籬笆,沒安生過幾天。這不,梁國的左遊擊將軍趙祖悅,是個急性子,看著魏國安安穩穩占著西硤石那塊寶地,心裡直癢癢——那地方挨著壽陽,要是占了,等於把刀架在魏國脖子上,多痛快!
某天夜裡,趙祖悅揣著滿腹算盤,帶著兵偷偷摸向西硤石。魏國守軍大概是夜裡犯困,沒咋防備,他三下五除二就把地盤搶了過來。占了地還不算,趙祖悅是個“基建狂魔”,立馬下令築外城,又把淮河邊上的老百姓往城裡遷——美其名曰“充實人口”,其實就是想把這兒打造成對抗魏國的“釘子戶堡壘”,讓魏國想搶都搶不回去。
消息傳到魏國揚州刺史李崇耳朵裡,老將軍差點把剛端的茶杯摔了。“好你個趙祖悅,敢在我眼皮子底下搶地盤!”李崇也不含糊,立馬把手下將領叫來開會,唾沫星子橫飛地布置任務:“張三你帶一隊人守東邊,彆讓梁軍抄後路;李四你去西邊紮營,天天在他們城門口晃悠,膈應死他們;王五你……”一頓安排下來,魏國兵將跟撒芝麻似的,把西硤石周圍圍了個半圈,雖說沒立馬動手,但架勢擺得足足的,就等後續支援來了再算賬。
魏國朝廷也沒閒著,一聽邊境出事,趕緊派了兩員大將出馬。第一個是崔亮,這人打仗有股子“軸勁兒”,接到命令就帶著兵往西硤石趕,心裡琢磨著:“不就是個小堡壘嗎?我一到準能拿下來,到時候還能撈個大功。”第二個是蕭寶寅,這哥們更絕,沒直接去攻城,而是盯上了淮河上的堤壩——他想的是“釜底抽薪”,把堤壩掘開,讓淮河水淹了西硤石,到時候趙祖悅的兵就算不被淹死,也得成“落湯雞”,還怎麼守城?
這邊魏國兩路大軍壓境,梁武帝蕭衍坐不住了。他在朝堂上踱來踱去,拍著桌子說:“不能讓趙祖悅一個人扛著!得給魏國來個‘圍魏救趙’!”於是就把寧州刺史任太洪叫了過來,給他安排了個“偷襲任務”:“你從陰平那條小路偷偷鑽進魏國境內,去拉攏那些氐族、蜀地的部落,讓他們彆給魏國運糧送補給,再順便打幾個小據點,把魏國的注意力引開!”
任太洪也是個能折騰的主,領了命令就帶著人鑽山溝。陰平那路不好走,山高林密的,他們走得腳都磨起了泡,總算摸到了魏國邊境。剛開始還挺順利,趁魏國守軍沒防備,一下子就端了東洛、除口兩個小據點,殺了不少魏兵,還搶了些糧食——任太洪得意洋洋,覺得自己這招“敵後騷擾”玩得太溜,說不定能立個大功。
可他沒高興幾天,魏國那邊就派了傅豎眼來收拾他。傅豎眼是個老江湖,打仗經驗比任太洪豐富多了,一聽說任太洪在後方搗亂,立馬帶著精銳騎兵趕過來。任太洪本來就是偷襲,手下人不多,裝備也不如魏軍,兩下子就被傅豎眼給包了餃子。一場仗打下來,梁軍死的死、逃的逃,任太洪拚了老命才帶著幾個殘兵跑回去,彆說“絕魏運路”了,自己差點都成了魏軍的俘虜。
這邊任太洪吃了敗仗,西硤石的趙祖悅日子也不好過。崔亮帶著兵天天攻城,石頭、弓箭跟下雨似的往城裡扔;蕭寶寅那邊更狠,真把淮河堤壩給掘開了,河水嘩啦啦往城裡灌,城裡的房子泡塌了不少,士兵們白天要守城,晚上還要舀水,累得跟孫子似的。趙祖悅看著城外的魏軍,再看看城裡的慘狀,心裡直打鼓:“早知道這麼難,當初還不如不搶這破地方呢!”
李崇在旁邊看得清楚,知道趙祖悅撐不了多久,就等著他糧草耗儘、自己投降。果不其然,沒過多久,西硤石城裡的糧食就吃完了,士兵們餓得上躥下跳,有的甚至開始搶老百姓的存糧。趙祖悅沒辦法,隻好帶著殘兵開城投降——本來想當“抗魏英雄”,結果成了階下囚,這場“偷襲戰”最後鬨了個哭笑不得的結局。
司馬光說
《資治通鑒》裡寫這段戰事,沒咋誇誰厲害、罵誰窩囊,就老老實實記著趙祖悅襲城、李崇布防、任太洪偷襲又敗北的事兒。其實司馬光想說的是,打仗這事兒,光靠一時衝動可不行——趙祖悅想搶地盤,沒算到魏國反應這麼快;任太洪想偷襲,沒掂量自己的實力;倒是魏國那邊,李崇穩紮穩打、崔亮蕭寶寅分工配合,最後才能贏。說白了,不管是打仗還是做事,都得謀定而後動,不然再大的野心,也隻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作者說
我倒覺得,這段邊境大亂鬥裡,最有意思的不是“誰贏誰輸”,而是藏在戰事背後的“小算計”。趙祖悅築城遷民,是想把“臨時據點”變成“永久堡壘”,可惜沒算到淮河能被掘開;蕭寶寅不攻城卻決堰,是跳出了“你攻我守”的常規思路,用自然之力當武器,這在古代打仗裡也算個“小創新”;任太洪偷襲失敗,不是因為計策不好,而是忽略了“敵後作戰”最關鍵的——得有當地人真心支持,光靠搶幾個據點,撐不了多久。
放到咱們現在也一樣,不管是工作還是做事,彆總盯著“眼前的仗”怎麼打,多想想“後麵的路”怎麼走。比如你想做個項目,彆光想著“趕緊啟動”,得先看看有沒有“潛在風險”就像趙祖悅沒考慮到淮河堤壩);遇到難題彆死磕,偶爾換個思路學學蕭寶寅用“巧勁”);想拉人合作,彆隻想著“利用彆人”,得讓對方真能得到好處任太洪要是能好好拉攏氐、蜀部落,也不至於敗得那麼慘)。有時候,贏不贏不在力氣大不大,而在腦子活不活。
本章金句
謀事若隻看眼前利,如同守城不防身後河——一時得勢易,長久站穩難。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趙祖悅,你會怎麼選擇?占了西硤石後會先加固城防,還是先跟周邊百姓搞好關係?要是你是任太洪,偷襲魏國時會優先搶據點,還是先拉攏當地部落?來評論區說說你的想法吧!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