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線索,雖然模糊,卻像黑暗中透出的一絲微光,首次將一個可能的方向指向了茂兒爺的藏身之處或其團夥的聯絡點。這遠比在偌大的京城裡盲目搜尋要來得具體。
然而,這線索的真偽尚需驗證。是確有其事,還是有人故意放出的煙霧彈?甚至是張世榮那邊察覺到自己暗中調查,設下的陷阱?畢竟,馬庸此人,雖已投誠,但其背景複雜,仍需提防。
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一條不容忽視的線索。他必須派人去核實。
“馬師爺,”李致賢沉聲道,“你即刻去挑選三五個絕對可靠、身手敏捷、且熟悉山地行動的衙役,要生麵孔,不要動用衙門裡常露麵的人。讓他們準備好,明日一早,便裝出發,秘密前往茂山野狼峪一帶探查。記住,隻許遠觀,不可近察,更不可輕易與人衝突,首要任務是確認那裡是否真的有人跡活動,以及是些什麼人。一有發現,立刻回報,不得擅動!”
“是!卑職明白!這就去辦!”馬庸見自己的消息得到重視,精神大振,連忙起身應諾。
“還有,”李致賢叫住他,目光銳利,“此事機密,除你我與行動人員外,不得再有第六人知曉。若走漏風聲,唯你是問。”
馬庸心中一凜,肅然道:“大人放心!卑職曉得利害!”
看著馬庸匆匆離去的背影,李致賢緩緩坐回椅中,攤開手掌,凝視著那塊深色的碎布片。那奇異的淡淡氣味縈繞在鼻尖,仿佛帶著遠山深處的潮濕與隱秘。
茂山…如果這裡真的是茂兒爺的一個巢穴或據點,那許多事情似乎就有了更合理的解釋——其來去無蹤,因其有深山老林作為依托;其消息靈通,或因有遍布市井的眼線,也或因有這樣一個相對安全的遠程指揮點。
但為何是茂山?僅僅是因為地勢險要嗎?還是這山名“茂”,與“茂兒爺”之間,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關聯?
他站起身,走到懸掛在牆上的京畿區域圖前,目光落在京城西北方向那片用淡赭色標注的、代表山地的區域——“茂山”。山巒起伏,溝壑縱橫,確實是個藏身的好去處。
成功的可能,與未知的風險,如同天平的兩端,在他心中搖擺。派出去的人,能否找到確鑿證據?會不會遭遇不測?這會不會是一個針對他的圈套?
然而,查案本就是與風險同行。他不能再猶豫了。
就在這時,書房門被輕輕敲響,是另一個親隨的聲音:“大人,靜水縣那邊有回信送到。”
李致賢精神一振:“拿進來。”
一名親隨低頭走進,將一封沒有署名、封口普通的信函放在書案上,便悄無聲息地退了出去。
李致賢拆開信,裡麵是黃惜才那熟悉的、略顯潦草卻筋骨畢露的字跡,內容很短:
“承念,一切安好。菡兒近日頗喜觀星,言天樞光黯,搖光卻動,童言稚語,聊博一哂。山野之人,偶聞樵夫歌,曰:‘茂林深深非無路,隻緣身在此山中。’不知所雲。盼安。”
李致賢反複看了兩遍,眼中漸漸露出深思之色。
黃菡觀星,說“天樞光黯,搖光卻動”?天樞、搖光,皆是北鬥星名。這或是孩童戲言,但黃惜才特意寫來,莫非暗有所指?是指京城中樞天樞)局勢晦暗,而某些邊緣或隱秘力量搖光)卻在活動?
而後麵那句樵夫歌,“茂林深深非無路,隻緣身在此山中”,更是意有所指。“茂林”是否暗指“茂山”?這是在提醒他,線索或許就在看似迷局的深處,需要跳出固定思維去看?
黃惜才雖遠在靜水,但其智慧,果然非同一般。這封信,無形中給馬庸帶來的茂山線索,增添了幾分可信度。
李致賢將信紙湊近燭火,看著它緩緩燃成灰燼。
他再次走到窗前,推開窗戶。外麵不知何時已飄起了淅淅瀝瀝的春雨,雨絲如織,籠罩著整個京城,也模糊了遠方茂山的輪廓。
茂山…野狼峪…
那裡究竟隱藏著什麼?是揭開茂兒爺真相的關鍵,還是另一個更深的陷阱?
他派出的探子,將會帶回來怎樣的消息?
雨聲潺潺,敲打著屋簷,也敲打著李致賢無法平靜的心緒。懸念,如同這漫天的雨絲,綿綿不絕,籠罩四野。而一場深入險山的秘密探查,已然悄然展開。
喜歡白衣盜請大家收藏:()白衣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