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後,趙伏與沈驕相繼抵達了大瀚邊境的郡城。
城外山地間的村落還籠罩在晨霧中,炊煙寥寥。
按照南宮景的旨意,他們要在三個月內,將丹陽郡山區的百姓遷至緩坡與東部平原。
那裡有大片因戰亂荒蕪的良田,急需人手開墾。
可剛一接手,難題便如潮水般湧來。
“趙丞相、沈大人,這遷民之事,著實是困難啊!”
丹陽郡守苦著臉稟報道:
“願意走的百姓大多已經離開了,現在還留在山裡的人基本都不信任朝廷,他們說自己祖祖輩輩都住在這兒,就算戰亂時受了罪,也不願離開故土。”
丹陽郡守湊近一些,用說悄悄話一樣的神情說道:
“不瞞兩位大人,昨日下官派人去勸說,竟被村民用鋤頭趕了出來,說什麼‘死也要死在自家宅院裡’!”
趙伏坐在郡府議事廳的主位,眉頭緊鎖。
他掀開案上的戶籍冊,上麵密密麻麻記著山地村落的人口,大多是老弱婦孺,青壯要麼戰死,要麼逃難未歸。
“民安故土,乃是人之常情。可是此處山地貧瘠,又易遭山洪、山賊侵擾,絕非久居之地。”
他沉聲道,“當務之急,是讓百姓看到遷移的好處。”
沈驕坐在一旁,指尖敲擊著桌麵,眼神精明。
他剛收到沈家管家的密信,東部平原那片荒蕪的良田,有三成是沈家早年拋荒的產業。
若是能夠讓流民在此開墾,沈家隻需出麵認領原有田界,便能坐收租金,這對家族是天大的利好。
可他也清楚,其他世家也盯著這塊肥肉,若處置不當,不僅遷民不成,還會引發世家內鬥。
“丞相所言極是。”
沈驕開口,語氣圓滑地說道:
“可百姓們重視利益,光講道理是沒用的。”
“喔?沈大人的意思是?”
“不如這樣吧,凡自願遷移的百姓,朝廷可承諾三年免稅,開墾的荒地歸其所有,還發放種子、農具與半年口糧。”
沈驕又思索一番後,說道:
“另外,安置點會先建好房屋、挖好水井,讓百姓們的生活有所保證。”
趙伏點頭讚許:
“此策可行。隻是糧草與農具,需儘快籌措。”
“這不難。”
沈驕胸有成竹,給出來辦法。
“江南世家在丹陽皆有產業,可讓他們先行墊付糧草農具,朝廷日後以稅收抵扣,既解了燃眉之急,也讓世家得了好處,自然願意配合。”
兩人一拍即合,當日便頒布告示。
可三日過去,願意遷移的百姓不足千人。
原來,山裡的百姓不信官府的承諾,比起虛無縹緲的好處,他們更害怕遷到平原後會被世家強占土地。
更麻煩的是,南部山區有個叫程須的老者,是十裡八鄉的族長,威望極高。
他當眾宣稱官府是想把人們趕到平原當佃戶,替世家種地,百姓信了他的話,由此人心惶惶。
“必須去見程須。”
趙伏當機立斷。
沈驕雖不願親自進山奔波,卻也明白此事關鍵,隻得一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