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與吳國的這場戰爭過去之後的三年裡,吳國發生了很大的災禍,簡單來說就是天災與人禍。
先說天災,在這三年當中,會稽郡發生了一次嚴重的洪水事件,連綿的暴雨徹底衝毀了本就受損的水利設施,致使堤壩決口,千畝良田被淹,百姓流離失所。
在這場洪水退去之後,會稽郡的糧食顆粒無收,百姓們本就因為之前吳國強行征兵征糧的事積怨已久。
如今連最後的糧食都被衝走了,走投無路之下,直接爆發了特大規模的起義。
而這個時候的吳國朝廷根本就調動不了軍隊,因為軍隊已經欠了半年軍餉,根本就不會再聽從指揮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個時候經曆了將近四年的休養生息,陳國已經恢複過來,它又要打過來了。
而我前麵之所以說是意外,不僅是因為會稽郡的洪水是意外,更因為這次陳國出兵也是意外。
剛剛我們說到,四年前陳國國君陳安出兵討伐吳國,是為了轉移國內的注意力,借著這次出兵把朝廷當中對於自己弑殺至親奪位的斥責聲壓下去。
而結果就是失敗了,陳國國君陳安不得不采用血腥手段去清洗朝堂,這就導致大量的無辜臣子被波及,很多朝廷的官員被外放。
而且其中有兩個人,一個叫徐爭,一個叫程節,這兩個人是好友,一同被貶到了邊境當官。
在前往邊境的過程當中,徐爭就說,咱們現在什麼錯也沒犯,隻是上了一份小小的奏折就被貶到了地方,這說明陳國輕視咱們,不值得咱們兩個效忠。
然後他說,不如咱們直接去投奔吳國算了,我聽說吳國的國君在幾年之前忍辱負重,整頓朝綱,有明君風範,不如咱們去看看。
程節同意了,他們兩個就沒去當官,而是到吳國走了一趟。
這不去不要緊,一去嚇了一跳。
去的路上他們就發現,吳國內部到處都是叛亂,就連吳國的國都吳都附近都爆發了起義,我們從這兒就可以窺見到底有多亂了。
最終這兩個人也沒有去拜訪吳國皇帝孫永,而是一路返回了陳國。
在吳國的見聞讓他們發現,其實陳國國君陳安做的也還可以,至少不像吳國朝堂上一樣鬥的你死我活。
他們這種直接批判國君的行為,居然隻是被貶到了邊境當官,陳安清洗朝堂也隻是殺了幾個核心人物,彆的是能放就放。
如果讓他們在吳國當官,怕不是現在全家都已經魂歸西天了。
這一對比下來,徐爭和程節就覺得,還是自己國家的國君好啊,現在把吳國內亂的消息帶回去,說不定還能領個賞呢。
所以他們就把這個消息帶回了陳國,陳國國君陳安聽說之後非常高興,誇讚他們忠君愛國,並且當場就把他們兩個官複原職。
做完這些之後,陳安就帶著軍隊再次出兵討伐了,而這一次,吳國可擋不住陳軍了。
從這兒我們也能看到,其實陳國這次出兵是個意外。
如果沒有徐爭和程節兩個人探訪吳國的舉動,或許根本就不會有這次行動,或者說至少不會開始的這麼早。】
[吳國這是把倒黴的buff疊滿了吧?洪水衝了良田、義軍圍了國都、軍隊欠餉半年還不聽指揮,合著老天爺都嫌它活太久,擱這兒加速亡國呢!]
[徐爭程節倆活寶是反向跳槽天花板吧?本來想叛逃吳國,結果去了一看,好家夥,到處是叛亂!轉頭就跑回陳國誇陳國好了!]
[哈哈哈,笑不活了!這哪是投奔啊?是冒著生命危險去替陳國刺探情報啊!他們兩個能得重用真的不奇怪!]
[吳國軍隊:欠半年軍餉還想讓我平叛?你當我是喝西北風長大的?
孫永:我是皇帝!
吳國軍隊:皇帝能當飯吃?先把欠的錢結了再說!]
[爭程節去吳國跟開地獄盲盒似的,本以為是明君治國,結果到那一看,好家夥,起義軍都包圍國都了,嚇得連夜跑回陳國去了!]
[徐爭&程節:在陳國罵國君被貶邊境,在吳國罵國君怕是要被滅門!
對比完直接幡然醒悟,還是陳國好啊!哈哈,這波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此時還在陳國朝堂上的徐爭和程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