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則在吳國待的時間並不長,前後一共也就待了10天左右,但是他做的事情卻不少。
首先就是經過他的調查,他發現魯嚴這個人至關重要。
這個人的資曆就相當於他們大瀚的丞相趙伏,能力也不錯,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忠君愛國的想法的。
隻不過是因為他早年沒有得到重用,並且吳國皇帝孫永沒有什麼雄才大略,處處受製於世家,才會有今天的局麵。
但就是在這麼混亂的一個局麵下,吳國的朝堂內部還是保持安穩的,這正是因為魯嚴從中調和,壓製了各方矛盾。
而這個情況就不利於大瀚後麵的行動,所以陶則要除掉魯嚴。
有了目標,陶則就開始想辦法了。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魯嚴不能現在就死。
因為陶則本人還待在吳國,一旦魯嚴出了什麼問題,他就是最大的那個嫌疑人。
儘管自己被抓住沒什麼關係,但是耽誤了瀚世祖南宮景進攻吳國的計劃,那可就是天大的罪過了。
有了這樣的認識之後,陶則行事很謹慎,他先是在招待使者的宴會上試探了一番,找到了幾個心懷不軌的吳國臣子。
之後,他就以身體不適,想要在吳國休息幾天的理由留了下來。
這幾個吳國臣子心領神會,主動提出為陶則安排居所。
就這樣,他們幾個有了單獨會麵的機會,陶則得以施展自己的計劃。
最後陶則定下的計劃是這樣的,先派人散布謠言,就說大將軍魯嚴勾結陳國,意欲賣國求榮。
而大司馬陸錦勾結大瀚,想要出賣吳國朝廷保住世家的利益。
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陸家就在吳郡,這個地方與大瀚直接接壤,一旦瀚軍打過來,陸家的利益直接就會受損。
而魯嚴身為吳太祖孫儉的舊臣,參與過建業之戰和進攻瀚太祖南宮義的那場戰役,與大瀚朝廷裡的很多人都有血仇,大瀚絕對不會接納他的投誠。
所以細想下來,這兩個謠言的可信度都是很高的。
光有謠言還不行,還得有證據,因為單純的謊言是很難騙到人的,必須有真東西才行!
所以呢陶則就親手寫了一封書信,內容是感謝大司馬陸軍的投誠,大瀚朝廷不會忘記他的貢獻的,等到將來攻下了吳郡,會把吳郡的治理權交給陸錦。
這還沒完,陶則還命人傳播魯嚴早年投奔陸家的時候,被陸家的人羞辱的消息。
這個消息是真的,隻不過知道的人比較少,陶則是從之前瀚軍俘虜的吳軍將領那知道的。
所以這個消息加上魯嚴想賣主求榮的謠言之後,可信度就大大提升,讓人難辨真假。
平心而論,陶則是很想直接弄死魯嚴的。
奈何待在吳國的這幾天裡一直沒有什麼機會,於是乎他也隻能將這個想法藏在心裡,然後專心實施自己傳播謠言的計劃。
隻要能夠以此打擊陸錦和魯嚴這兩個朝廷重臣的聲望,陶則的目的也就算初步達成了。
那麼最後,魯嚴到底死了沒有呢?其實是死了。】
[陶澤:什麼?你說我這書信是假的?胡說八道!我親筆寫的能有假嗎?]
[魯嚴:我兢兢業業調和矛盾,沒招誰沒惹誰,怎麼就勾結陳國賣國了?!
陶則:沒辦法,誰讓你這麼有能力呢?要怪就怪你擋了我大瀚的路吧!]
[哈哈哈,陸錦實慘!就因為陸家在吳郡,離大瀚比較近,結果直接就被按上勾結大瀚的帽子了,合著住得近也是錯了?]
[陶則走之前:我可不能當場殺魯嚴,不然我就是最大嫌疑人了!有了,搞點謠言,再加點真料,打擊打擊聲望得了。
陶則收到消息後:我艸!魯嚴怎麼真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