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陶則在毗陵守將王寬這裡過了一肚子火,但是他對王寬這個人評價是很高的。
從王寬這兒回到瀚軍營地之後,陶則就對瀚世祖南宮景說,「王寬,義士也,財帛名利不可動其心,其不能為陛下所用,真乃憾事也!」
我們前麵提到,陶則經過三年的沉澱以後,性格變得沉穩,處理事情也會學會了變通,沒有之前那麼死板了。
這個時候的陶則一切的行動都以現實為基礎,基於現實利益去做事。
他前麵去勸降王寬的時候,也是用的這一套邏輯,他精準地指出了王寬所麵臨的困境。
比如說王寬這裡糧草不足,沒有援軍,而且就算僥幸打贏了,這功勞還不一定落在自己頭上,很有可能打贏這場仗之後,功勞就被朝堂上某個有關係的士族拿走了。
但就算是聽完這麼準確的剖析之後,王寬也沒有動搖,他一心要死戰,報答顧望的知遇之恩!
也正是因為陶則說了這麼多,費儘心力把各個方麵的弊端都展現出來之後,王寬還是沒有投降的意思,所以陶則才會破防大罵。
因為沒辦法了,該說的都說了,該做的也都做了,王寬還是死活不投降,勸降這個事兒算是徹底失敗了,陶則能做的也就是大罵一番,然後自顧自地離開了。
而陶則之所以對瀚世祖南宮景說這番話,正是因為他很欣賞王寬。
他欣賞這個人在得知一切之後,沒有理會現實的困境和政治上那些卑劣的算計,一心扞衛自己心中的道義。
正因如此,他才說這個人是義士。
那麼陶則要怎樣對待這個義士呢?
想儘一切辦法除掉他!
聽完陶則的講述之後,瀚世祖南宮景就問,咱們沒辦法把他招攬過來嗎?
陶則說,絕對不可能,如果顧望還活著,並且顧望願意加入大瀚的話,那麼王寬也會跟著一起加入大瀚。
但是世上沒有如果,顧望已經死了,王寬所效忠的人死了,他也已經心存死誌。
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到,陶則認為王寬其實識破了吳國朝廷搞的小伎倆。
但是,他不屑於戳破這些,畢竟自己所效忠的人死掉了,那麼自己也不想活了,這是陶則眼中的王寬。
瀚世祖南宮景聽了以後就問,那我們該怎麼辦?
陶則說,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王寬是吳國的英雄,卻是我們大瀚的仇人,絕對不能放過他,必須用儘一切辦法鏟除他!
瀚世祖南宮景聽從了這個意見,之後,瀚軍就開始進攻毗陵防線了。
那麼進攻的結果也不出意料,半個月之後瀚軍攻克了缺兵少糧的毗陵防線,毗陵守將王寬兵敗自殺,為大瀚的這次進攻吳國的軍事行動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接下來我們來說一說,大瀚是怎樣對待王寬的遺體的。】
[陶則這波先誇後殺的操作給我整笑了!前一秒還跟南宮景說王寬是義士,不能用太可惜了,結果後一秒直接切換必須鏟除的模式,合著陶則是得不到就毀掉的古代版霸道總裁啊!]
[南宮景:咱不能把他招過來嗎?
陶則:不可能,他隻認死了的顧望!]
[哈哈哈,新帝王vs老謀深算外交官,這對話太有畫麵感了!]
[陶則勸降時:王寬,彆扛了,你糧草不夠打不贏的,而且就算贏了,功勞也會被士族搶走的!
王寬:我不聽,我不管,我要戰死!
陶則破防大罵:你咋油鹽不進呢!
回到瀚軍營地以後:王寬這個人不錯,是個義士,千萬不要放過他!]
[彼之英雄,我之仇寇啊,我之前還以為陶則會勸瀚世祖留著王寬彆殺呢,結果直接說殺了他,我繃不住了!]
[這也算是另一種人格魅力吧,誇歸誇,該殺還得殺,一點不感情用事!畢竟大瀚要吞吳國,王寬這顆硬釘子不拔,後麵咋推進呢?雖然理性到有點冷血了,但沒毛病!]
[財帛名利動不了心,唉,這要是在大瀚,絕對是當大將軍的料!可惜國家不對,隻能誇完就殺了,這波是生不逢時,投錯陣營啊!]
陶則:怎麼辦,到了現在還是不能接受我以後會變得這麼冷血的事實!
陶亮:沒什麼大不了的,習慣就好。
王寬:哎呀,現在不一樣了,顧望恩公在我身邊呢,什麼大吳不大吳的,拜拜了您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