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揚州碼頭
新任“總督江南糧餉”的欽差大臣一位以乾練著稱的戶部右侍郎)的車駕剛剛抵達揚州,尚未入駐行轅,便見碼頭上人山人海,喧鬨異常。
並非歡迎的人群,而是大批聚集的商販、船主和看似普通的市民。
他們並非暴力抗法,而是紛紛跪地陳情,高舉著萬民傘一種表示挽留或陳情的儀式性傘具),哭聲震天。
“青天大老爺!不能再加稅了!”
“漕運斷絕,商路不通,小的們都快活不下去了啊!”
“求欽差大人體恤民情,奏請朝廷減免賦稅!”
人群中,幾個看似領頭的人,眼神閃爍,言辭極具煽動性。林汝元站在遠處的茶樓窗口,冷冷地看著這一幕。
他不用查也知道,這背後必然有沈萬金等人的操縱。
他們不敢公然對抗欽差,便利用民意作為擋箭牌,營造出江南民困已極、加稅必反的輿論。
那新任欽差麵對如此場麵,臉色鐵青。他雖有尚方劍,卻無法斬向這“洶湧的民意”。
強行催征,一旦激起民變,責任全在他一人。沈萬金這一手,可謂毒辣。
林汝元知道,自己不能置身事外。他必須幫助這位欽差找到突破口,否則,朝廷從江南獲取錢糧的計劃將徹底落空。
他轉身對心腹低聲吩咐:“去查,查清楚那幾個帶頭煽動之人的底細,看看他們和沈家、和那些囤積糧食的商號,有沒有關聯。要快!”
……
甘肅鎮,總兵府密室
數日後,甘肅總兵侯世祿在密室中接見了川陝來的秘密使者。
使者帶來了陸錚的親筆信和一份厚禮——並非金銀,而是龍安府精工打造的十副上好馬鎧和五柄百煉腰刀,以及一份關於河西走廊商稅改革的“初步構想”。
侯世祿撫摸著冰冷的馬鎧,看著信中陸錚對其“鎮守西陲、勞苦功高”的讚譽。
以及那句意味深長的“關山難越,然誌同者可通途;前程莫測,然力強者可自辟”,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陸錚沒有要求他做什麼,隻是表達了敬意,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精良軍械和未來可能的商稅利益),並暗示了合作的潛力。
這與朝廷空泛的嘉獎和楊嶽嚴厲的協防命令形成了鮮明對比。
“陸督師……果然非常人也。”侯世祿屏退使者後,對心腹幕僚歎道,“他這是告訴我,跟著朝廷,可能一起沉船;跟著他,或許能另辟蹊徑。即便不跟他,也能從他這裡得到好處。”
幕僚低聲道:“軍門,川陝之勢,已不可擋。朝廷……怕是靠不住了。我們是否……”
侯世祿抬手製止了他:“不急。北疆還未見分曉,皇太極與楊嶽,誰勝誰負猶未可知。
況且,陸錚與朝廷,也未必就到了刀兵相見的地步。我們……再看看。不過,”他頓了頓,“川陝這條線,不能斷。回複陸督師,禮物收下,厚謝。
關於商稅之事,可再詳談。至於協防北疆……就說我軍正全力彈壓關西蒙古部落異動,暫難分身,請陸督師與楊老帥體諒。”
他選擇了騎牆,但已經開始向川陝傾斜。陸錚的“統籌”之策,初見成效。
……
北京,紫禁城,乾清宮
深夜,鹹熙帝獨坐燈下,麵前攤開著幾份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