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年,十一月初四,廣渠門外
關寧軍主力抵達的煙塵,如同絕望中的燈塔,點燃了京師殘存的希望。
袁崇煥與滿桂合兵,在廣渠門外迅速結陣、立營,硬生生扛住了皇太極派出的四旗精銳正黃、鑲黃、正白、鑲白)的凶猛衝擊!
車陣雖搖搖欲墜,卻如磐石般屹立不倒。建虜在丟下逾兩千具精銳屍體後,無奈退去。
消息傳入內城,守軍士氣大振!
秦良玉、孫元化、周遇吉等人,在陸錚錦衣衛傳遞的袁崇煥親筆書信激勵下,爆發出更強的韌性,死死頂住建虜對內城西北角的持續猛攻。
陸錚的鐵腕肅奸,也確保了內城在巨大壓力下未生大亂。
紫禁城,文淵閣。
氣氛依舊凝重,但袁崇煥的抵達無疑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崇禎皇帝朱由檢激動地在殿內踱步,臉上有了血色,“好!袁卿果然不負朕望!廣渠門外一戰,大漲我軍威!建虜亦知我大明有敢戰之將!”
崇禎立刻下旨嘉獎袁崇煥、滿桂及廣渠門守軍,賜銀犒賞。
然而,喜悅之下,一絲不易察覺的陰霾悄然浮現——袁崇煥手握重兵,頓兵城外,與建虜對峙…這情形,讓他本能地感到不安。
首輔李標,這位以穩健著稱的老臣,撚著花白的胡須,眉頭緊鎖。
李標並未像皇帝般盲目樂觀。“陛下,袁督師初至便挫敵銳氣,誠然可喜。
然,建虜主力未損,盤踞外城,內城之危未解半分!當務之急,需令袁督師與城內守軍,儘快打通聯係,形成掎角,方有破敵之機!”
他轉向兵部尚書王洽,“王尚書,宣大楊總督部,現在何處?可能對建虜形成夾擊?”
次輔錢龍錫,作為與袁崇煥關係較為密切的閣臣曆史上曾支持其平台召對方略),他心中既喜且憂。
喜的是袁崇煥及時趕到,憂的是皇帝眼中那絲猜忌。“陛下,李閣老所言甚是。袁督師雖勇,然孤軍懸於城外,若建虜傾力來攻,恐難久持。
楊總督楊國柱)的宣大軍若能突破建虜遊騎,自西北壓上,與袁督師、滿將軍及城內守軍形成合圍之勢,則大局可定!
臣請嚴旨催促楊總督,不惜代價,速速進兵!”他敏銳地察覺到,袁崇煥的處境其實非常危險。
兵部尚書王洽,擦了擦額頭的冷汗,急忙回稟:“陛下,二位閣老!楊國柱總督急報,其率宣大邊軍約一萬五千人騎兵損失較大),已突破建虜阿濟格部數次襲擾,推進至京西北昌平附近!
然建虜遊騎如附骨之疽,楊總督為保大軍無虞,隻得結硬寨緩進,每日推進不過十數裡…恐…恐還需數日方能逼近德勝門、西直門方向,威脅建虜側後!”
崇禎聞言,剛剛升起的喜悅又被澆滅大半,焦躁再起:“數日?!數日之內,建虜若猛攻袁卿營寨,或集中力量再破內城一門,如何是好?!
嚴旨楊國柱!告訴他,朕不管他用什麼辦法!兩日!兩日內必須出現在建虜視野之內!否則,軍法從事!”
…………
廣渠門外,袁營
擊退建虜的興奮很快被嚴峻的現實取代。營寨雖立,但處於建虜大軍半包圍之中。
多爾袞、阿濟格的遊騎如同幽靈般在四周遊弋,不斷襲擾糧道、射殺斥候,袁崇煥派往內城和宣大方向的信使,十有八九有去無回。
“督師,糧草隻夠五日了!火藥箭矢消耗巨大,急需補充!”軍需官麵帶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