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錚接到了皇帝的密諭和袁崇煥的密信。麵具下的嘴角似乎勾起一絲冰冷的弧度。
“沈煉!”
“督公!”
“加派人手,盯緊那幾個平日裡與袁督師有過節、又在四處散播‘議和’、‘縱敵’論調的言官府邸!還有,查查周延儒最近和哪些人密會!
凡有確鑿證據指向其散播流言、構陷邊帥者…記錄在案,暫勿動手,待戰後清算!”陸錚的命令精準而冷酷。
大戰當前,陸錚需要穩定,但毒瘤必須標記。
“另外,將我們截獲的幾份建虜細作試圖傳遞入城、內容直指袁督師‘通敵’的偽證,連同其人的口供,密呈陛下禦覽!”這是對皇帝猜忌最有力的消毒劑。
“遵命!”沈煉領命。
戰場態勢十一月初八)
後金建虜)皇太極得知楊國柱部向西南移動,眉頭微皺。他雖不懼楊國柱,但盧溝橋、良鄉方向囤積著他此次入寇劫掠的部分人口、牲畜和財物,不容有失。
“豪格!率鑲紅旗及部分蒙古兵,盯住楊國柱!若其敢靠近盧溝橋,堅決擊退!”
同時,他加強了對內城西北角的襲擾力度,並開始在外城挖掘工事,擺出長期圍困的姿態,試圖耗儘明軍意誌和物資。總傷亡約16,000人。
袁崇煥得到中樞申斥流言、保障後勤的旨意,軍心稍穩。積極修複工事,補充糧秣部分已艱難運入),派出小股精銳與滿桂部、城內守軍嘗試建立更穩定的聯絡利用錦衣衛秘密通道)。戰力恢複至約七成。
袁崇煥在等待楊國柱製造的壓力生效,同時密切監視建虜動向,尋找其因分兵豪格部)可能出現的薄弱環節。
內城守軍在得到少量補給,尤其是火藥箭矢,士氣有所恢複。
秦良玉、孫元化利用短暫喘息加固工事,輪換休整。陸錚的肅奸行動有效壓製了城內恐慌。物資危機略有緩解,但仍是懸頂之劍。
滿桂部左安門)休整中,恢複部分戰力。
楊國柱部西南方向)依袁崇煥策,大張旗鼓向盧溝橋、良鄉方向移動,沿途多設旌旗,廣布疑兵,並派小股部隊襲擾建虜劫掠隊伍。
成功調動豪格鑲紅旗主力尾隨,有效減輕了京師正麵壓力。策略初見成效。
崇禎在閣臣力諫下暫時壓製了猜忌,全力支持袁崇煥。後勤保障力度加大,流言被強力壓製。
但皇帝心中的那根刺並未拔除,隻是被暫時壓下。他時刻關注著袁崇煥的動向,等待著那場“必勝之機”的到來。
僵局雖未打破,但天平似乎發生了一絲微妙的傾斜。
袁崇煥的統禦力整合楊國柱)、明廷中樞在危機下的短暫團結壓製猜忌、保障後勤)、以及關寧軍堅韌的防禦能力,共同構築了一道無形的堤壩,暫時擋住了皇太極的滔天洪水。
然而,決定性的戰機仍未出現,袁崇煥那雙尋找破綻的眼睛,依舊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銳利地掃視著。
皇太極的耐心,也在消耗。一場醞釀中的風暴,或許就在這短暫的平靜之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