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錚如同袁崇煥背後的影子,錦衣衛的緹騎遍布宣大。
他不僅監控整軍、肅清內部,更將觸角伸向蒙古諸部,嚴密監視科爾沁等部的動向,嚴防其再次為建虜前驅。
陸錚與袁崇煥保持著一種微妙的默契:袁在前台整軍經武,陸在暗處清除毒瘤,目標一致——穩住這搖搖欲墜的防線。
盛京沈陽)
皇太極看著阿濟格重傷、鑲白旗損兵折將的戰報,眉頭緊鎖。代州一戰,出乎意料。
“袁蠻子…果然命硬!”皇太極聲音低沉,“宣大新敗,竟還能拚湊出如此戰力…看來,陸錚那番刮骨療毒,反倒讓他少了些掣肘?”
範文程道:“大汗明鑒。袁崇煥得楊國柱血書,又握陸錚所查罪證,借王樸人頭立威,在宣大一時無人敢攖其鋒。其整軍手段,確有過人之處。此刻強攻山西,代價過大。”
“本汗知道。”皇太極擺擺手,眼中閃爍著算計的光芒,“此次入寇,雖未竟全功未破山西),然擄獲人口財物亦豐,更探得明國虛實——袁崇煥是塊硬骨頭,但崇禎小兒刻薄猜忌,陸錚酷吏人憎鬼厭,宣大根基已毀!
待其新軍稍成,崇禎必疑其擁兵自重!陸錚這把刀,用得好是利器,用不好…便是自傷的凶器!”
皇太極嘴角勾起冷笑:“著各旗消化擄獲,加速火器仿製尤其重視繳獲的孫元化部火銃),恢複鑲白旗戰力。
派人利用俘虜的明軍官兵及細作,在關內散播謠言,重點渲染:
袁崇煥宣大“擁兵自重”,欲效法唐代藩鎮。
陸錚乃“崇禎鷹犬”,所到之處“官不聊生”,下次必查薊遼、查京營!
代州之功乃袁崇煥“養寇自重”之證,故意放走阿濟格以保權位!”
皇太極目光投向遼東,“袁崇煥被釘在宣大,遼東…或有機可乘?大淩河…那座城,修得太快了!”他決定暫緩對明國核心區域的打擊,轉而集中力量,拔掉遼東明軍伸出的觸角——大淩河城!
……
陽和衛,袁崇煥麵容憂慮。他站在簡陋的校場邊,看著新兵在關寧老卒嗬斥下操練。宣大的局麵暫時穩住,但他的心卻懸得更高。
宣大新軍架子搭起,但缺乏實戰曆練,將領匱乏,戰力遠遜關寧軍。錢糧供給仍是巨大隱患贓款終會耗儘,朝廷撥款遙遙無期)。
他遠離根本之地已近兩月!祖大壽能否穩住局麵?大淩河築城是否順利?孫元化的火器改進如何?皇太極吃了宣大的虧,會不會轉頭撲向遼東?
加銜太保的恩賞背後,是“便宜行事”的緊箍咒和無處不在的監軍。朝中勳貴和言官的攻訐從未停止。陸錚的存在,如同一把雙刃劍,既幫他清除了障礙,也為他樹敵無數。
“督師,遼東急報!”何可綱快步而來,麵色凝重。
袁崇煥展開一看,心頭猛地一沉:皇太極頻繁調動兵馬,似有向大淩河方向集結跡象!遼鎮告急!
他望向東方,仿佛能看到錦州、大淩河上空凝聚的戰雲。宣大這個爛攤子尚未收拾乾淨,遼東的警報又至!崇禎的旨意將他釘在山西,薊遼空虛…一股巨大的無力感再次襲來。
“給孫元化去信!”袁崇煥的聲音帶著決絕,“命其將新製火器、火藥,優先解送大淩河!傳令祖大壽:大淩河守軍,務必死守待援!本督…會想辦法!”他知道這承諾多麼蒼白,但他彆無選擇。
他又看向身邊沉默如影的陸錚:“陸督公,宣大肅清之事,勞煩你儘快收尾。遼東…恐有大變!此間事了,你或需…”
陸錚微微頷首,冰冷的眼眸望向遼東方向,無人知曉他心中所想。帝國的北疆,剛剛在宣大流儘了血,又將在遼東燃起新的烽火。
袁崇煥如同救火的旅人,疲於奔命,而崇禎的猜忌與陸錚的冷酷,如同無形的枷鎖,緊緊束縛著他的手腳。
皇太極的利刃,已悄然轉向了明國那看似堅固、實則處處漏風的防線最前沿。
…………
崇禎三年,三月中旬,遼東,大淩河城外。
凜冬已過,初春的遼東卻依舊寒風刺骨。大淩河城如同汪洋中的孤島,被皇太極親率的五萬八旗主力含蒙古兵)圍得水泄不通。
祖大壽率萬餘守軍依托尚未完全竣工的城垣拚死抵抗,城下屍骸枕藉,八旗的攻勢如同潮水,一波猛過一波。城內存糧箭矢日漸枯竭,陷落似乎隻是時間問題。
錦州城頭,袁崇煥心腹大將何可綱袁崇煥被旨意所限,無法親至遼東)雙目赤紅,拳頭捏得咯咯作響。
他手中兵力有限,幾次嘗試解圍皆被建虜優勢兵力擊退。向宣大方向袁督師求援的信使如泥牛入海——袁崇煥正被宣大重建和山西勳貴的扯皮死死拖住!絕望如同冰冷的藤蔓,纏繞著每一個守城將士的心。
宣大,陽和衛。
袁崇煥接到大淩河岌岌可危的戰報,心急如焚!他幾次上書請求回援遼東,皆被崇禎以“宣大未穩”、“不可輕動”為由駁回。朝中勳貴更是趁機攻訐他“欲棄宣大於不顧,回護私地遼東)”。
“督師!難道就眼睜睜看著大淩河陷落,祖將軍和萬餘兄弟殉國嗎?!”何可綱派來的求援信使跪地泣血。
袁崇煥猛地轉身,目光如電般射向一直如影子般立在角落的陸錚:“陸督公!朝廷旨意,縛我手足!然遼東危殆,大淩河旦夕可破!你我皆知,此城若失,錦州危矣,遼西屏障將毀於一旦!”
陸錚麵無表情,但那雙深潭般的眼眸卻微微波動了一下。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冰冷:“祖大壽,守不住。何可綱,救不了。朝廷…不會讓你走。”
“那便坐視不理?!”袁崇煥眼中血絲密布。
“坐視?”陸錚嘴角似乎勾起一絲極淡、極冷的弧度,“誰說隻能坐視?”
他走到巨大的輿圖前,手指精準地點在大淩河城西北方、醫巫閭山深處一個不起眼的標記上——十三山驛。
“皇太極主力儘在大淩河城下。其糧草、輜重、備用馬匹、攻城器械,必屯於後方安全處,此處!”
陸錚的手指重重敲在十三山驛,“依山傍水,遠離前線,且有險隘可守,乃其理想屯糧之所!守將…必是其信任之人,然兵力絕不會多!”
…………
喜歡大明衛請大家收藏:()大明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