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餓的流民如同滾動的雪球,越聚越大。最初的搶糧、吃大戶,迅速演變成有組織的武裝反抗。
王嘉胤邊兵出身)在陝西府穀縣率先聚眾起義,攻破縣城,開倉放糧,饑民蜂擁投奔,旬月間聚眾上萬!
高迎祥在安塞揭竿而起,自稱“闖王”!其部眾剽悍,轉戰陝北,連破數堡。
王左掛原為戍卒)在宜川起義,響應者雲集。
張獻忠曾為捕快、邊兵)在延安衛柳樹澗聚集十八寨饑民起事,自號“八大王”,初露鋒芒!
點燈子、神一元、不沾泥等大小股義軍蜂起,整個陝北、晉西北陷入一片混亂的燎原之火!
麵對驟然爆發的民變,地方官府反應遲鈍且混亂。
陝西巡撫胡廷宴、延綏巡撫嶽和聲等,起初認為是“饑民鬨事”,試圖招撫了事,甚至克扣朝廷下發的賑災錢糧,中飽私囊。
當義軍攻破縣城、殺死官員時,他們又驚慌失措,一味向朝廷告急求援,自身卻無有效對策。
衛所兵羸弱不堪,軍官貪生怕死,遇義軍往往一觸即潰,甚至整營整哨地投降或加入義軍!
部分被裁撤的驛卒、欠餉的邊軍,因其掌握軍事技能,成為義軍骨乾,極大提升了義軍戰鬥力。
崇禎接到雪片般的告急奏章,剛因邊患稍息而放鬆的神經再次緊繃!禦前會議吵成一團。
主剿派以部分勳貴、武將及激進言官為代表):“此乃謀逆大罪!必須調集重兵,雷霆鎮壓!
宜調延綏、甘肅、寧夏邊軍,並請旨抽調部分宣大勁旅南下,速平陝亂!亂世用重典,首惡必誅,脅從亦不可輕饒!”
主撫派以李標、錢龍錫及部分了解實情的官員為代表):“陛下!陝亂之源,在於天災酷烈,人禍更甚!
饑民附賊,多因活命無門。若一味剿殺,恐驅民為寇,其勢愈熾!
當務之急,是速撥錢糧賑濟災民,嚴懲貪墨官吏,暫緩遼餉加派!
對嘯聚之眾,剿撫並用,能招撫者儘量招撫,化賊為民,方為上策!若大軍雲集,糧餉耗費巨大,且易激起更大民變!”
陸錚在崇禎詢問時陳述情報):“據廠衛密報,各股亂民首領背景複雜。
王嘉胤、王左掛、張獻忠等確為邊軍、驛卒出身,驍勇善戰,深諳官軍虛實。高迎祥勢大,號‘闖王’,野心勃勃。
其部攻城掠地,並非隻為搶糧,已有建製稱王之舉。
然其部眾,十之八九確為無路可走之饑民。目前亂軍雖眾,然各自為戰,尚未形成統一號令。”
崇禎聽著兩派爭論,看著災情和民變的奏報,內心充滿矛盾和焦慮。他深知李標、錢龍錫所言有理,民變根源在於饑荒和盤剝。
但王嘉胤攻占府穀、高迎祥自稱“闖王”的舉動,在他眼中已是赤裸裸的叛逆!
尤其“闖王”這個名號,讓他感到一種莫名的、深入骨髓的寒意。
最終,崇禎做出了一個試圖兼顧、實則矛盾的決定:
1.任命楊鶴為三邊總督總督陝西三邊軍務):楊鶴素有清名,主張招撫。崇禎命其“相機行事,剿撫並用,務求速定陝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