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落魄書生!_大明衛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明衛 > 第208章 落魄書生!

第208章 落魄書生!(1 / 1)

麵對地方上報的“佳績”和暗中傳來的“困難”,北京城裡的部堂高官們心知肚明,卻大多選擇了“打太極拳”。

戶部畢自嚴看著各地報上來的、水分極大的清丈新增田畝數字,隻能苦笑。

他無人無錢無精力去逐一核實,隻能將其作為“政績”上報皇帝,聊以自慰,內心卻深知財政的根本困境遠未解決。

王洽收到各地關於清屯受阻、軍心不穩的報告,往往批示“著該撫按因地製宜,妥善處置”,將皮球踢回地方。

對於裁驛引發的治安問題,則嚴令地方“加強巡防,彈壓地方”,絲毫不提經費和安置。

吏部王永光考核地方官,主要看的還是稅收能否完成、地方是否“平靜”,對於新政推行的真實效果和艱難程度,難以量化考核,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首輔李標陷入了深深的無力感。他推行的政策,在下麵幾乎完全變了樣。

他不斷收到言官彈劾地方官執行不力、或廠衛行事酷烈的奏章,卻拿不出有效的辦法來扭轉局麵。皇帝對他的耐心正在消磨,多次召見時語氣越發嚴厲。

崇禎皇帝被各種互相矛盾的信息包圍:一邊是閣部上報的“新政卓有成效”,一邊是言官和密奏反映的“弊端叢生”、“民怨沸騰”。

崇禎變得越發焦躁和多疑,對閣臣和廠衛都產生了不滿,卻找不到更好的替代方案,隻能在憤怒和失望中搖擺。

陸錚和他的錦衣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無力。他們擅長對付明確的敵人和案件,卻難以破解這種係統性的、官官相護的、用“合法”外衣包裹的軟抵抗。

地方利益集團手段老辣,賬目做得天衣無縫,違法交易都在密室中進行,難以抓到切實把柄。

即使偶爾抓到證據,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拿下一個小縣令,可能牽扯出背後的知府、甚至京中的官員。

沒有皇帝的絕對支持和清晰授權,陸錚也不敢輕易掀起大獄。

就算費儘力氣除掉一兩個貪官,很快又會有新的官員被利益集團拉攏或裹挾,一切照舊。

錦衣衛的恐怖威懾,似乎在這些盤根錯節的地方勢力麵前,效果大打折扣。

陸錚不得不承認,單靠廠衛的暴力,無法完成如此複雜的改革。

它需要配套的法律、製度、監督機製以及大量清廉乾練的官員——而這些,正是當前大明最缺乏的。

但並非全無亮點。在少數幾個由真正乾吏往往背景不深、急於做出政績)主政的地方,加上廠衛的強力護航精準打擊當地最頑固的豪強),新政確實取得了一些實效,百姓也得到了些許實惠。

但這些地方如同黑暗中的孤島,隨時可能被周圍的濁浪吞沒。

而改革的代價也開始顯現:被觸動的利益集團將他們的怨恨,更多地集中到了廠衛和推動新政的內閣身上。

朝野上下,暗流湧動,民間則因新政執行中的變形和胥吏的盤剝,怨氣在不斷積累,對朝廷的失望感與日俱增。

大明帝國的“中興”努力,仿佛陷入了泥潭。

每前進一步,都異常艱難,且伴隨著巨大的內耗和反彈。陸錚站在北鎮撫司的窗前,望著陰沉的天空,深知考驗才剛剛開始。

陸錚手中的利刃,或許能斬斷幾根荊棘,卻無法開辟出一條通途。大明,因其內部的深度腐朽,顯得更加漫長而黑暗。

下一步該如何走,需要極大的智慧和魄力,而這,正是這個垂暮王朝最稀缺的東西。

……

崇禎四年。開封府杞縣

張文遠,字思廉,開封府杞縣一個破落耕讀之家的子弟。

年近三十,卻連個秀才功名都未能考取,並非才學不濟,實在是家道中落,無錢打點塾師、賄賂學政,甚至連赴府城考試的盤纏都常常湊不齊。

平日隻能在鄉間蒙館教幾個稚童識字,換些微薄束修,與老母相依為命,清苦度日。

去歲今初,廠衛在河南掀起腥風血雨,抄家無數。

消息傳到杞縣,張文遠和鄉鄰們一樣,既感心驚,又隱隱有一絲快意——那些平日裡作威作福、兼並田土的豪強,終於遭了報應!

不久後,朝廷“清屯充餉”的新政下來了,縣衙貼出告示,說要清丈田畝,將豪強侵占的官田、軍屯歸還朝廷,部分還可分給無地貧民。

張生心中燃起一絲希望。他家原有幾十畝薄田,早年間因父親病重,不得已抵押給了縣裡的王大戶,後來利滾利再也贖不回。

若能借此新政收回,母子二人生活便有了著落。

然而,現實很快澆了他一盆冷水。負責清丈的胥吏下鄉了,氣勢洶洶,但雷聲大雨點小。

王大戶家僅被清走了邊緣的幾十畝旱地,其核心的肥沃水田,竟都“驗明正身”,有“合法”地契。

反倒是幾家沒什麼背景的自耕農,因田契略有瑕疵或邊界模糊,被胥吏百般刁難,要麼繳納“勘驗費”,要麼便被強行多量去幾分地充作“隱田”!

張生鼓足勇氣,拿著當年的抵押字據想去縣衙理論,卻被門房胥役奚落一番:“滾滾滾!沒見老爺們正忙?

王老爺家的地,那是經過府衙大人核驗的,豈容你這窮酸聒噪?”他眼睜睜看著王大戶家的管家,笑著請那幾位清丈胥吏進了縣城最好的酒樓。

所謂清屯,於他而言,不過是豪強與胥吏又一次分肥的盛宴,與他這等窮儒毫無乾係。

今秋,朝廷“漕糧折色”試點竟也到了杞縣。告示上說,每石漕糧可折銀一兩二錢,比市價似乎還稍高些,百姓可免運送之苦。

張生家雖無田,但也需繳納丁銀口賦,聽聞此法,初時也覺得便利。

但到了收稅之時,全然不是那麼回事。胥吏下鄉,不收糧食,隻催銀錢。

規定的“一兩二錢”成了空中樓閣。胥吏言道:“朝廷收的是足色紋銀!爾等碎銀,成色不足,需加‘火耗’三錢!”

……

喜歡大明衛請大家收藏:()大明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留守的十七年 女配太惡毒?苗疆大佬跪求我生崽 萌妻出逃:霸總追愛 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 神話物理局 NPC說我才是虛擬人格 我進的不是戀愛遊戲嗎 何以為民 逼我老婆改嫁?我反手一個大逼兜! 年代1968:牛棚裡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