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朝堂輿論幾乎一邊倒時,陸錚出列了。他麵色平靜,甚至帶著一絲嘲諷,環視那些義憤填膺的官員,朗聲道:
“陛下,太後,諸位大人!蜀王朱至澍造反,早在意料之中!”
一語驚四座!
陸錚繼續道:“臣派往四川的北鎮撫司鎮撫使周墨林,月前便已密報,蜀王暗中勾結張獻忠殘部。
囤積糧草,私鑄兵器,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其所言‘清君側’,不過是掩人耳目的幌子!其真正目的,是趁國家危難,裂土封王!”
陸錚轉過身,目光銳利地掃過剛才彈劾他的官員:“至於所謂‘逼反’,更是無稽之談!
臣清查的,是之前通敵賣國的蜀王黨羽之產業,證據確鑿,何來‘逼反良善’?
難道任由國賊逍遙,坐視其積蓄力量造反,才是忠君愛國之道嗎?!”
“你……你血口噴人!”那翰林學士氣得渾身發抖,“你有何證據證明蜀王早有反心?”
陸錚冷笑一聲,從袖中取出一份密折,高舉過頂:“陛下,太後!此乃周墨林拚死送回的鐵證!
內有蜀王與張獻忠部往來書信副本,以及其暗中打造龍袍、鑄造‘興蜀通寶’的工匠口供!
更有其計劃在奪取四川後,聯合張獻忠東進,與江南某些勢力呼應,瓜分大明的陰謀!”
最後一句,陸錚刻意加重了語氣,目光似有若無地瞟向徐允爵等江南官員的方向。後者頓時臉色微變,不敢與之對視。
這份突如其來的鐵證,讓剛才還喧鬨的朝堂瞬間鴉雀無聲。那些彈劾的官員如同被掐住了脖子,臉漲得通紅。
周太後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忙道:“快!將密折呈上來!”
仔細閱覽後,周太後的臉色由白轉紅,再由紅轉青,最終化為一聲怒斥:“逆賊!安敢如此!
陸卿忠心為國,早有洞察!爾等不辨是非,人雲亦雲,豈是臣子之道!”
風向瞬間逆轉。
陸錚趁熱打鐵,躬身道:“陛下,太後!蜀王叛亂,其罪當誅!然其盤踞四川,地勢險要,若待其坐大,與流寇合流,後果不堪設想!
臣請旨,即刻調兵遣將,平定蜀亂!”
李標此時也回過神來,連忙道:“陸總督所言極是。隻是……京師兵力剛經大戰,忠武軍新編未成,孫傳庭部在陝西被李自成牽製,盧象升重傷未愈,該派何人去平定?”
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大明現在能打的軍隊,都在各個火線上掙紮。
陸錚早已思慮周全,沉聲道:“臣保舉三人!一,令湖廣巡撫方孔炤,就地組織兵力,嚴守夔門,阻止叛軍東出。
二,急令雲南沐王府黔國公沐天波)出兵北上,攻其南翼。
三,請陛下賜尚方劍,委任一名得力乾員,總督四川軍務,協調各方,並節製川內尚未從逆的衛所土司!”
“卿心目中,何人可擔此重任?”周太後問。
陸錚抬起頭,目光堅定:“臣舉薦,廣西巡撫,林兆鼎!”
林兆鼎?這個名字讓許多官員感到陌生。此人在廣西以善於平定土司叛亂、精於練兵著稱,但並非朝中顯貴。
陸錚解釋道:“林兆鼎久在西南,熟悉山地作戰,且為人剛正,不懼權貴,正是平定蜀亂的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