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各營軍官見韓猛動真格,且其麾下兵馬待遇、戰力肉眼可見地提升,內部開始出現分化。
一些年輕、尚有血性的中下層軍官開始主動向韓猛靠攏。韓猛趁機提拔了其中幾人,替換掉幾個最為怠惰、貪墨證據確鑿的百戶。
同時,他利用林汝元授予的權力,重新核查衛所軍田,將部分被軍官侵占的田畝清退出來,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軍戶耕種,租賦大幅降低。
此舉贏得了底層軍戶的擁護。漸漸地,韓猛在常州衛站穩了腳跟,雖然仍有暗流,但至少表麵上,他已能有效指揮這支數千人的隊伍,常州府的武力支撐,逐漸由虛變實。
鬆江府
鬆江府海防同知趙德柱,是林汝元從浙江調來的能吏,精通海事。
他上任後,麵對的不僅是盤根錯節的官商關係,還有橫行海上的各路勢力。
他首先選擇了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切入點——整頓碼頭秩序。鬆江碼頭以往由幾家背景深厚的“腳行”把持,勒索客商,欺壓苦力,無人敢管。
趙德柱親自帶著一隊由行轅撥付、忠於自己的兵丁,連續數日坐鎮碼頭,嚴懲了幾個帶頭鬨事的腳行頭目,並頒布新規,明確力資標準,設立投訴箱。
此舉觸動了背後靠山的利益,很快,市麵上便流傳起趙德柱“收受新腳行賄賂”、“排擠本地良民”的謠言。
甚至有一晚,他的官署被人投擲了石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德柱不為所動。他深知,在鬆江,沒有實績,一切辯解都是徒勞。他通過林汝元提供的線索和自己發展的眼線,盯上了一條與某位致仕禦史家族有牽連的走私船。
在一個大霧彌漫的清晨,他親自率船出海,在預定海域截住了這條船,人贓並獲,查獲大量嚴禁出海的生絲和瓷器。
此案一出,震動鬆江。趙德柱以此案為由,順藤摸瓜,連續查處了海關稽查隊伍中的幾名蛀蟲,並強行改組了負責碼頭管理的衙署,安插進自己帶來的人手。
他開始真正掌握了對港口的部分控製權,並為下一步更深入地介入海貿管理、建立新的市舶司規則,打下了基礎。
林汝元在行轅內,密切關注著各處的進展。孫銘的果決、韓猛的堅韌、趙德柱的靈活,都讓他感到欣慰。
他如同一個高明的棋手,不斷根據棋局變化,調整落子。
林汝元通過李邦華等人在南京的活動,成功地將一位傾向於新政的禦史,運作到了負責監察江南的巡按禦史位置上,這為他提供了更便捷的直達天聽的渠道,也加強了對江南官場的監督。
同時,他繼續利用“育才官舍”培養的士子,以及從各地選拔出的表現優異的胥吏,開始向江寧、鎮江等尚未完全掌控的府縣滲透,或擔任低級佐貳官,或進入關鍵衙門擔任書吏,如同播撒下的種子,靜待發芽。
徐允爵等人驚恐地發現,林汝元的網越收越緊。他們以往依賴的官場庇護、武力威懾、經濟挾製、輿論操控,正在被一層層剝離、瓦解。
林汝元並非一味猛打猛衝,而是采取了更加係統、更具韌性的策略,不僅在換人,更在換思想、立規矩、建體係。
江南這片土地,正經曆著一場悄無聲息卻又深刻無比的蛻變。雖然徐允爵等巨鱷尚未倒下,但他們賴以生存的水域,正在被一點點抽乾。
林汝元深耕細作的根須,已然穿透堅硬的表層,開始汲取養分,茁壯成長。
一場最終的決戰,已在所難免,而勝利的天平,正隨著每一個職位的鞏固,每一條政令的暢通,悄然向著林汝元,向著北京傾斜。
……
喜歡大明衛請大家收藏:()大明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