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遇吉率領的一萬五千忠武軍混編部隊,如同一條靛藍色的溪流,謹慎而堅定地滲入這片被墨色與血色浸染的土地。
他們的到來,立刻在這潭死水中激起了洶湧的波瀾。
周遇吉選擇的第一站,是位於豫東南、潁水岸邊的臨潁縣。
此地雖小,卻是連接豫中與豫南的要衝,目前被一股號稱“闖塌天”劉國能的流寇部眾占據,約有兩萬餘人,多為裹挾的饑民,核心老營約三千。
劉國能聞聽官軍來犯,且人數遠少於己方,不免生出輕視之心。
他依仗人多,欲趁官軍立足未穩,率主力出城,在潁水東岸的平坦地帶列陣,企圖以泰山壓頂之勢,一舉擊潰這支不知天高地厚的“官軍”。
然而,他麵對的不是以往一衝即潰的衛所兵。周遇吉早已通過夜不收摸清了地形敵情。他並未慌張列陣對攻,而是下令:“火器營,依托前方那片廢棄村落廢墟,構築防線!
長槍兵居後掩護!工兵,立即在陣前挖掘陷馬坑、布置拒馬!騎兵兩翼遊弋,警戒側後!”
命令迅速被執行。忠武軍展現出了極高的紀律性和效率。
當劉國能的流寇大軍亂哄哄地衝來時,迎接他們的是早已嚴陣以待的火銃陣列。
“第一排,放!”
“砰——!”
白色的硝煙騰起,衝在最前的流寇如同被鐮刀割倒的麥子,齊刷刷倒下一片。
“第二排,上前!放!”
輪射持續不斷,鉛彈如同死亡的雨點,潑灑向混亂的敵陣。流寇的衝鋒勢頭為之一滯。
劉國能見狀,急令老營騎兵從側翼迂回,試圖衝擊官軍薄弱環節。
然而,忠武軍工兵提前設置的陷馬坑和拒馬發揮了作用,戰馬嘶鳴著跌倒,騎兵衝鋒陣型大亂。
早已待命的忠武軍騎兵趁勢從側翼殺出,雖然人數不多,但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一個衝鋒便將流寇騎兵擊退。
“用那個!”周遇吉見流寇主力依舊憑借人數優勢緩緩逼近,對身旁的傳令兵下令。
數架經過改進、射程更遠的“一窩蜂”被推上前線。引信點燃,刺耳的尖嘯聲中,數十支火箭拖著尾焰,如同飛蝗般落入流寇最密集的區域。
雖然精度不高,但爆炸和火光帶來了巨大的混亂和心理威懾。流寇何時見過這等陣仗?前軍頓時大亂,向後潰退。
周遇吉抓住時機,下令全軍擂鼓,穩步推進。火器兵持續射擊,長槍兵如林向前。
流寇本就被火器打得暈頭轉向,又見官軍陣型嚴整,氣勢如虹,終於徹底崩潰,丟盔棄甲,四散奔逃。
劉國能見大勢已去,隻得帶著少數親信,倉皇逃回臨潁縣城。
此戰,周遇吉以傷亡不足三百的代價,擊潰劉國能部兩萬餘人,斃傷俘敵超過四千,繳獲糧草輜重無算。
忠武軍,尤其是新兵,經曆了血與火的初次洗禮,信心大增。
周遇吉並未急於攻城。他下令將俘虜中的老弱饑民就地遣散,並發給少量口糧,宣揚朝廷“隻誅首惡,脅從不同”的政策。
此舉迅速在流寇控製區傳播開來,動搖了其軍心。
隨後,他圍困臨潁縣城,但並不強攻。他讓工兵在城外構築了更為堅固的營壘,顯示出長期圍困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