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棚裡升起的炊煙終於帶上了一絲糧食的香氣,而不是僅僅依靠野菜和樹皮充數。
然而,陸錚站在糧倉前,看著那看似堆積如山的糧垛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心中沒有絲毫輕鬆。
“杯水車薪,絕非長久之計。”他對著身旁的孫應元和新任的四川布政使司參政由陸錚舉薦的務實官員)沉聲說道,“武力威懾、強行征調,隻能治標,甚至可能激起更多隱怨。
四川欲定,根基在於糧秣自足,在於田野複綠。”
陸錚回到行轅,並未沉浸在暫時的緩解中,而是召集了所有能召集到的,通曉農事、水利的官員、老農,甚至包括一些在“贖罪營”中曾有過管理田莊經驗的降卒。
“四川,本是天府之國,沃野千裡。如今荒蕪,非地不利,乃人禍所致。”陸錚開門見山,“本督欲使川中再無饑饉,諸位有何良策,儘可道來。”
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農官顫巍巍道:“督師明鑒……當下最急迫者,乃是補種。
如今已近冬時,隻能搶種些越冬小麥或是蕎麥,然……種子奇缺,耕牛更是十不存一……”
“種子,我們去買,去換,去想辦法!”陸錚打斷他,“耕牛不足,就用人拉犁!告訴百姓,官府借給他們種子。
組織他們以工代賑,修複水利,清理田畝,誰清理出的田地,優先租給誰耕種,頭三年,田賦隻收一成!”
這是一個大膽的承諾,極大地讓利於民,旨在最快速度地激發百姓的生產積極性。
“然,督師,”另一位官員憂心道,“即便風調雨順,小麥、稻穀生長亦需時日,且對地力、水源要求極高。
眼下川中水利廢弛,恐難有太好收成,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陸錚點了點頭,這正是他思考的關鍵。他需要一種生長快、不擇地、產量高的作物來度過這最艱難的時期。
“本督聽聞,閩粵一帶,有物名曰‘番薯’,亦名甘薯。”陸錚緩緩開口,他現代的知識此刻成為了最大的依仗,“此物耐旱耐瘠,山地坡地皆可種植,且產量極高,生熟皆可食,能活人無數!”
眾人麵麵相覷,番薯之名,他們中少數人有耳聞,但皆視為海外奇珍或貧苦之物,從未想過在四川大規模推廣。
“督師,此物……真能如您所言?”布政使司參政疑惑道。
“能!”陸錚斬釘截鐵,“立刻派人,持本督手令及重金,快馬前往福建,不惜一切代價,采購薯種,並招募精通種植的農戶前來!要快,我們要趕在明年開春前,將薯種分發下去!”
他這是要引入一場農業革命,用高產的番薯來作為穩定民心的壓艙石。
“此外,”陸錚繼續部署,“屯田之事,必須立刻大規模推行!並非舊時衛所那般腐敗的軍屯,而是新式屯田!”
他看向孫應元:“將‘蕩寇營’及部分忠武軍輔兵,以‘屯墾營’為單位,部署在成都平原周邊無主荒地及收複的官田上。
劃撥土地,配給種子農具,平時耕種,閒時操練,寓兵於農!
所產糧食,除自給外,餘者上交作為軍糧儲備,可按比例給予獎勵!”
……
喜歡大明衛請大家收藏:()大明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