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後,成都,格物學堂
陸錚在史可法的陪同下,再次視察格物學堂。如今的學堂規模又有所擴大,新增了“農事館”和“醫理館”。
在農事館,他看到學員們正在記錄不同施肥方法對稻穀生長的影響;在醫理館,則有人在嘗試用蒸餾法提純酒精,並整理本地草藥圖譜。
雖然成果依舊粗淺,但這種係統觀察和實驗的精神,讓陸錚看到了希望。
他特意去看了那個簡易的蒸汽機模型,工匠們仍在不斷改進,雖然離實用依舊遙遠。
“不要怕失敗,每一次嘗試都是在為後人鋪路。”他鼓勵著那些眼中帶著困惑卻依舊堅持的工匠和學子。
離開學堂時,他對史可法說:“憲之,你看,改變雖慢,卻已在發生。假以時日,這些微末之技,或能成為強國富民之本。”
史可法望著那些忙碌的身影,原本嚴肅的臉上也露出一絲動容:“下官以往隻知聖賢書,如今方知,這世間萬物之理,亦有其道。督師苦心,可法漸能體會矣。”
川北,龍安府礦場
陸錚親臨視察,眼前的景象已與一年前大不相同。高爐林立,煙囪冒著滾滾濃煙,水力鍛錘的轟鳴聲震耳欲聾。
新開辟的工坊區內,工匠們正在嘗試用改進的模具鑄造火炮。
“督師,按您提點的‘標準化’理念,我們正嘗試統一火銃銃管和部件的規格,如此便可互換零件,戰時維修效率大增。”
負責的官員興奮地介紹著進展,“隻是對工匠技藝要求更高,成品率尚有待提升。”
陸錚仔細查看新出爐的一批製式鳥銃,點頭認可:“方向是對的。質量關乎將士性命,寧可慢,要求絕不能降低。
礦工和工匠的待遇務必保障,他們是我們的根基。”
陸錚清楚,軍工體係的建立非一日之功,但每一步紮實的進展,都意味著未來戰場上多一分勝算,也意味著對江南經濟封鎖多一分抵抗能力。
總督行轅
彙總了各方情況,陸錚對當前的局麵有了更清晰的判斷。
內部,川陝根基在穩步加固,但傅宗龍的陝西仍是需要謹慎處理的一環。
外部,北虜威脅迫在眉睫,流寇隱患未除,江南的經濟與輿論鉗製依然強勁。
陸錚站在沙盤前,目光深邃。接下來這半年,將是至關重要的窗口期。
一方麵要繼續深化內部改革,積蓄力量;另一方麵要積極備戰,應對北虜可能的入侵。
同時,還要設法打破江南的封鎖,至少要讓海路更加通暢。
“傳令各方,”陸錚對沈繼榮吩咐道,“秋收在即,務必保障糧食入庫,穩定糧價。軍工生產按計劃推進,講武堂學員如期分配各部。
另,以本官的名義,設宴邀請傅宗龍,共商陝南防務及應對北虜之策。”
與傅宗龍的這次會麵,將直接影響未來川陝聯防的效能,也關係到能否集中精力應對最主要的敵人——關外那條即將再次露出獠牙的猛虎。
未來的道路依然布滿荊棘,但他已彆無選擇,隻能在這亂世中,一步步走下去。
……
川北,保寧府某縣,社倉糴米
天色蒙蒙亮,縣衙旁的社倉前已排起了長隊。
農戶李老栓捏著手裡幾個有限的銅錢,有些緊張地張望著。他的兒子李根生跟在身後,背著一小袋自家舍不得吃的細糧。
“爹,聽說這回社倉收糧,價錢比糧商公道些,還不扣秤。”李根生低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