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八年十一月,星火前哨站籠罩在一種奇特的靜謐中。小雷辰在沉睡三天後蘇醒,眼神比以往更加深邃,仿佛承載了星海的重置。他不再輕易使用力量,更多時候隻是安靜地觀察,指尖偶爾無意識地劃過空氣,留下轉瞬即逝的、如同電路板般的規則紋路。
“他在消化那次經曆,”阿南觀察後得出結論,“‘現實錨點’的能力正在與他融合。”
與此同時,璃的深空監測網絡捕捉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背景輻射——它並非能量波動,而是一種絕對有序的“信息噪音”,如同宇宙本身在進行著永不間斷的冰冷計算。這噪音無處不在,且正在以難以察覺的速度增強。
“是‘秩序審議會’,”林晚星感應到了那噪音中蘊含的、毫無感情的監察意誌,“它們在掃描我們,掃描整個宇宙的‘合規性’。”
二
審議會的接觸方式與“守望者”截然不同。沒有通訊,沒有警告。某天清晨,前哨站所有依賴於精確計算的係統——從環境控製到躍遷引擎——同時出現了百萬分之一秒的同步停滯。這誤差小到幾乎無法影響運行,卻像一聲精準的敲門聲,宣告著某種存在的到來。
緊接著,一道純粹由邏輯符號構成的光柱,無視了所有物理防禦,直接投射在中央指揮室內。光柱中,三個模糊的、不斷進行著拓撲變換的幾何形體緩緩旋轉。
【識彆:潛在秩序擾動源,‘現實錨點’個體雷辰。關聯個體:監察者林晚星,規則修正體阿南,原生智慧體雷昊、璃。】一個毫無波瀾、如同定理宣讀般的聲音直接在意識中響起。
【依據《多元宇宙穩定性公約》第7條款,現對爾等進行合規性審查。】
三
審查開始了,但並非審問,而是“驗證”。
幾何形體之一投射出複雜的數學模型,要求阿南在限定時間內證明其一致性——這是在測試規則層麵的邏輯嚴密性。
另一個形體模擬出極端的情感衝突場景,觀察林晚星的反應——這是在評估監察者意識對秩序的潛在影響。
第三個形體則向雷昊和璃展示了一係列文明興衰的倫理困境,要求他們做出“最優解”——這是在評判原生智慧的價值取向。
整個過程冰冷、高效,不帶任何情感色彩。仿佛他們不是活生生的生命,而是需要被評估的變量。
小雷辰被重點關照。無數基礎物理常數在他周圍浮動、變化,觀察他如何本能地維持著自身存在的“確定性”。他沒有被要求做什麼,他本身的存在,就是審查的核心。
四
審查的結果並未當場宣布。光柱消散,隻留下一句:
【數據分析中。在此期間,禁止‘現實錨點’進行任何形式的法則級乾預。違規將視為對宇宙秩序的挑戰。】
壓力並未解除,反而變成了懸在頭頂的利劍。他們不知道審議會的標準是什麼,更不知道“違規”的後果。
“‘秩序審議會’…它們到底是什麼?”雷昊感到一種發自心底的寒意。與“湮滅之爪”的戰爭至少目標明確,而與這種冰冷秩序的對抗,讓人無處著力。
阿南嘗試追溯那邏輯光柱的源頭,卻發現它如同源於宇宙的每一個角落,又似乎根本不存在於這個維度。“它們可能不是某種‘文明’,而是宇宙底層規則的…執行程序。”他得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推測。
五
就在審查結束的第二天,一場危機不期而至。
並非來自敵人,而是源於自然。前哨站所在星係的一顆垂死恒星,提前進入了超新星爆發的不穩定期。劇烈的能量波動開始肆虐,按照計算,爆發的能量激波將在五天後席卷前哨站。常規的規避手段在恒星引力井和能量乾擾下成功率極低。
唯一的生路,是立刻啟動超空間躍遷,逃離這片星域。但躍遷引擎在之前的“悖論”擾動和“秩序”審查後,需要進行至少七天的精密校準才能確保安全。強行躍遷,無異於自殺。
“我們需要時間!”璃焦急地彙報。
時間,恰恰是他們最缺少的。
六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於雷辰。如果他動用“現實錨點”的力量,或許能暫時穩定住那顆狂暴的恒星,或者為引擎校準爭取到寶貴的時間。
但“秩序審議會”的禁令言猶在耳:“禁止任何形式的法則級乾預”。穩定一顆瀕臨爆發的恒星,無疑是典型的法則乾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