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原點”的崩塌,並未在宇宙中引起軒然大波。對於絕大多數文明而言,那隻是遙遠星域一次不尋常的能量擾動。但在更高的層麵,漣漪已然擴散。
圖書館核心,林晚星、阿南與璃的虛影齊聚。
“‘秩序原點’的激活並非偶然,”阿南的數據流呈現出複雜的拓撲結構,“我追溯了它的能量溯源,發現其喚醒指令來自一個極其古老的、遍布宇宙的監控網絡殘骸。這個網絡……在‘歸零’中幸存的程度超乎預期。”
璃的根須在虛空中輕輕擺動,傳遞著憂慮:“生命網絡探測到,在至少十七個遙遠星域,出現了類似的‘靜默區’。它們像蟄伏的傷疤,內部規則被強行壓製。”
“議會……像撒豆子一樣,在宇宙各處埋下了這些‘秩序’的種子。”林晚星凝視著星圖上新標記出的蒼白區域,“它們沉睡,等待著一個統一的喚醒信號,或者……某個臨界點的到來。”
蘇青的發現,隻是掀開了冰山一角。
“我們無法同時監控所有區域,”阿南指出,“‘秩序原點’的力量層級,需要你或雷昊這個級彆的存在才能有效應對。”
林晚星沉默片刻。她與宇宙意誌的連接雖深,但並非無所不能。同時處理多個“秩序原點”級彆的威脅,會極大牽製她的精力,甚至影響宇宙整體的平衡。
“我們需要……幫手。”她抬起頭,眼中閃爍著新的光芒,“不是被動防禦,而是主動培養能夠守護自身,乃至協助守護這片星空的文明。”
一個大膽的計劃在她心中成型——星火搖籃計劃。
二
星火搖籃,並非一個具體地點,而是一個概念。林晚星將借助“方舟核心”與雷昊共鳴產生的“可能性”輻射,在宇宙中選定一些具有特殊潛質的文明或個體,給予他們適當的引導和賦能,讓他們更快地成長,具備應對“秩序”威脅的能力,成為守護各自星域的“星火”。
第一個“搖籃”,選在了一個名為“艾爾莎”的海洋星球。這裡的智慧生命是一種能夠與星球磁場共鳴、編織光與聲波進行交流和創造的水生種族。他們的文明雖年輕,卻展現出對能量和規則獨特的親和力。
林晚星沒有直接現身,而是通過璃的生命網絡,將一縷蘊含著基礎規則知識和微弱“可能性”之力的信息流,如同種子般,悄然植入艾爾莎星球的集體潛意識之海。
變化是緩慢而深刻的。
艾爾莎人開始更清晰地感知到能量的流動,他們的光聲編織技藝突飛猛進,甚至開始無意識地構築起微弱的、能夠穩定局部環境的能量場。一些天賦異稟的個體,更是覺醒了對非物質世界的感知能力。
他們並不知道這變化的源頭,隻以為是自身文明的飛躍。但一顆“星火”的種子,已然播下。
三
與此同時,在“彼岸方舟”那超越維度的核心。
雷昊的意識如同彌漫的光,與“方舟”本身融為一體。他見證了“秩序原點”的威脅,也感受到了林晚星啟動“星火搖籃”的決心。
他無法直接乾涉主宇宙,但“方舟”作為“可能性”的源頭,有其獨特的作用。他引導著“方舟”的力量,不再僅僅是被動記錄,而是開始主動地、極其細微地調整那些流向主宇宙的“可能性”溪流。
這種調整並非強製,而是“啟發”。
在一個科技文明陷入邏輯閉環,即將自我僵化時,一縷蘊含著“直覺”與“靈感”因子的可能性悄然注入,激發了新的研究方向。
在一個魔法文明沉迷於力量追逐,即將走向毀滅時,一絲關乎“平衡”與“共生”的可能性波紋蕩開,引導他們重新審視與世界的關係。
在一個個體麵臨絕境,信念即將崩塌時,一點象征著“希望”與“韌性”的可能性星輝灑落,支撐他度過難關。
這些影響微乎其微,幾乎無法察覺,卻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入一顆顆小石子,蕩開一圈圈漣漪,最終可能引發巨大的改變。
雷昊在做的,是為林晚星的“星火搖籃”準備更肥沃的土壤,讓那些被選中的種子,有更大的幾率生根發芽,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