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知不覺流逝,曾歡和徐子航起身告辭。送到門口,薑南星又特意對徐子航說:“子航,歡歡我就正式交給你了。一輩子都要對我們家歡歡好,不能讓她受委屈,知道嗎?”
徐子航立刻挺直腰板,神情無比鄭重,像立軍令狀一樣:“主任,您放心!我一定會的!我會用我的一生對歡歡好!”
曾歡站在他身邊,看著子航認真的模樣,臉上洋溢著幸福和安心。
送走了這對準新人,家裡恢複了寧靜。小林林玩累了,被張姐帶去洗漱準備睡覺。薑南星看著桌上那包沉甸甸的豆糕,心裡充滿了為好友高興的溫暖。
第二天晚上,周惟清難得沒有應酬在家吃飯,薑南星便讓王姐用曾歡送來的豆糕做了道豆糕炒臘肉。蒸熟的豆糕切厚片,與晶瑩的臘肉同炒,吸飽油脂的豆糕泛著油光,端上桌時滿屋飄香。
惟清你嘗嘗,薑南星夾了一筷放到丈夫碗裡,這就是老家自己做的豆糕。
周惟清細細品嘗後連連點頭:口感紮實,豆香醇厚,比超市賣的粉條更有風味。小林林,你也嘗嘗?
正在挑食的小林林被這香氣吸引,破天荒地扒了半碗飯,鼓著腮幫子說:豆豆好吃!
看著孩子吃得香,薑南星若有所思地放下筷子:惟清,我發現咱們英林像這樣的傳統美食還真不少。除了已經產業化的牡丹油、有機茶,還有不少藏在民間的寶貝——酥脆掉渣的英林麻花,軟糯香甜的手工糕粑,還有油麵、臘肉、醬菜......
確實,周惟清給她盛了碗湯,上次去青山鄉調研,老鄉自家做的臘肉就讓我印象深刻。
我在想,薑南星眼睛漸漸亮起來,我們推動區域合作不能隻盯著大項目。這些散落民間的傳統小食,雖然規模小,但承載著鄉愁記憶,每個村子都有做這些的巧手。要是能把這些星星之火彙聚起來......
她越說越興奮,索性拿出筆記本邊畫邊說:比如我們可以成立英林傳統美食協會,係統普查登記這些特色美食,製定基本的生產標準,打造英林匠造這樣的區域品牌,通過特產展銷中心和電商平台推廣出去。
周惟清認真聽著,不時補充:這個思路很接地氣。不過要注意,既要規範生產,又不能失了手工的溫度。
沒錯!薑南星點頭,可以在保持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指導改進包裝和保質期。還可以組織培訓,鼓勵年輕人傳承這些老手藝。
幾天後,在一次關於深化鄉村振興、拓展農民增收渠道的專題會議上,薑南星在聽取了各部門關於龍頭企業帶動、規模種植養殖等方麵的彙報後,提出了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想法。
她環視會場,聲音清晰而富有感染力:“同誌們,剛才大家談的扶持龍頭企業、發展規模農業,都非常重要,是我們產業發展的支柱。但今天,我想提出一個補充性的思路,或許能為我們打開另一扇窗,更能直接地惠及廣大的農戶,尤其是那些留守在家的婦女和老人。”
她稍微停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然後繼續說道: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或者說,還熟悉不熟悉我們英林地道的傳統美食?比如,我們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做的手工糕粑,香韌可口的英林麻花,還有像我昨天吃到的這種用料實在的豆糕,以及口感獨特的油麵,家家必備的臘肉、臘腸……等等。”
她看到台下不少本地的乾部眼中露出了回憶和認同的光芒,便繼續深入:
“這些,不是擺在超市貨架上的工業化產品,它們承載著鄉愁,蘊含著獨特的手藝,是深藏在咱們英林鄉村的‘寶貝’。幾乎每個村子,都有幾個擅長做這些的巧手。以前,這些都是自家吃,或者送給親戚朋友。我在想,我們能不能換一種思路,把這些分散的、潛在的資源整合起來,把農戶們的激情激發出來?”
她拋出了具體的構想:
“我建議,是否可以由市場監管工商)、農業農村、文旅等部門牽頭,引導和扶持成立一個‘英林傳統美食手工藝協會’或者類似的互助組織?”
她詳細闡述道:
“這個協會可以做什麼呢?第一,製定標準。與傳統美食的老師們傅、手藝能手一起,製定這些傳統美食的手工製作標準和工藝流程,確保食品安全和品質穩定。第二,技術培訓與傳承。組織培訓班,讓更多的村民,尤其是年輕人,學習這些傳統手藝,避免失傳。第三,品牌打造與營銷。統一申請‘英林老味道’、‘英林手造’之類的區域公用品牌或集體商標,設計統一的、有鄉土氣息又不失精致的包裝。然後,通過我們正在籌建的‘區域特產展銷中心’的線上線下平台,以及旅遊景點、民宿等渠道,把這些帶著溫度和故事的‘英林老味道’推廣出去。”
她的語氣愈發堅定:
“大家不要小看這些‘小作坊’產品。它們投資小、上手快、非常適合家庭生產。一個農戶,在家門口,利用農閒時間,就能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這不僅能直接增加農民收入,尤其是激活農村閒置勞動力,更能豐富我們的旅遊商品市場,讓遊客不僅能欣賞英林的山水,還能帶走‘可以吃的鄉愁’。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的培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提議,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一顆石子,立刻引起了與會者的熱烈討論。工商局的負責人首先表示讚同:“薑主任這個想法很接地氣!我們之前主要關注的是規上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確實忽略了這些散落在民間的‘隱形財富’。成立協會,規範引導,是個好辦法!”
農業農村局的同誌也認為:“這可以作為‘一村一品’的有效補充,非常適合那些不適合大規模連片開發的村落。”
文旅局的負責人更是眼前一亮:“太好了!這能極大豐富我們的旅遊購物體驗!我們可以設計‘美食尋蹤’旅遊線路,帶遊客去體驗製作過程!”
當然,也有同誌提出了對食品安全監管、標準化難度、市場規模等方麵的擔憂。但薑南星顯然已經深思熟慮,她一一回應,提出了分級監管、試點先行、與電商平台合作等具體措施。
周惟清全程認真聽著,末了,他做了總結發言:“南星同誌提出的這個發展‘小作坊’傳統美食的思路,切入點很巧,體現了對鄉村實際情況的深刻體察和為民情懷。這確實是我們鄉村振興工作中,可以有效補充和完善的一個重要方麵。既保住了鄉愁記憶,又開辟了增收渠道,一舉多得。請發改委會同市場監管、農業農村、文旅等部門,儘快研究拿出一個可行的試點方案,選擇幾個基礎好的村先行先試,摸索經驗。”
會議結束後,薑南星走在回辦公室的路上,冬日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她想起曾歡送來的那包豆糕,想起曾歡幸福的笑臉,想起林知意在視頻那頭的激動,也想起會上大家對這個新思路的認可。友情與工作,大家與小家,在這片她深愛的土地上,如此和諧地交織在一起,共同推動著生活向著更加美好、更加充滿希望的方向前行。那看似普通的豆糕,不僅連接著深厚的姐妹情誼,或許,真的能為英林的鄉村振興,開啟一扇新的窗口。
晚上,王姐正好端著一盤自己炸的、金黃酥脆的英林麻花走過來,
小林林聞到麻花的香味,伸著小手:“王姨~麻花~好吃!”
王姐笑著遞給他一小根:“小少爺慢點吃,小心噎著。”
小家夥滿足地啃著麻花,小臉上沾滿了芝麻和油光,逗得大家都笑了。
薑南星看著兒子,又想到會議上討論的千家萬戶,心中更覺責任重大,也更有動力。她對周惟清說:“看到林林喜歡吃,我就更覺得,把這些承載著童年記憶和家鄉味道的美食保護好、發展好,是一件多麼有價值的事情。這不僅是經濟,更是文化和情感的傳承。”
周惟清深以為然:“所以古人說‘治大國如烹小鮮’。你們發改委現在,就是要當好這個‘區域美食’的總廚師長,既要掌握火候製定標準規範),又要調和五味整合資源渠道),最終做出一桌能讓各方都滿意、都能受益的‘盛宴’。”
在周惟清的肯定和具體指導下,薑南星迅速行動起來。發改委牽頭,聯合工商、市場監管、農業、文旅等部門,以及部分鄉鎮和有意向的企業、傳承人代表,正式啟動了“英林傳統美食發展與促進協會”的籌備工作。
摸底調查、標準研討、章程起草、會員招募……一係列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消息傳出後,在民間引起了熱烈反響,很多擁有祖傳手藝的農戶紛紛谘詢,表現出了極大的參與熱情。
薑南星知道,這項工作比推動一個大型工業項目更加瑣碎,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細致。但她相信,當這些散落在鄉間的“星星之火”被彙聚起來,形成品牌,打通渠道,必將煥發出驚人的能量,成為區域經濟圈中一道獨具特色、充滿溫情的風景線,也為鄉村振興的宏大敘事,增添了最鮮活、最動人的細節。而這其中蘊含的,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密碼,更是維係一方水土人情、凝聚遊子鄉愁的靈魂所在。
喜歡惟見南星請大家收藏:()惟見南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