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科舉改革_大魏風雲之千秋帝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79章 科舉改革(1 / 1)

京城的街頭巷尾,最近都彌漫著一股彆樣的氣息,這股氣息裡既有對未知變革的期待,又夾雜著一絲擔憂與不安。而引發這一切的,正是朝堂上熱議的科舉改革之事。在大魏,科舉本就是選拔人才的關鍵途徑,如同一條無形的繩索,串聯起了無數寒門子弟的夢想,可如今,這繩索卻要被重新編織,自然引得各方側目。

金鑾殿上,陽光透過琉璃瓦的縫隙,灑下一道道明亮卻又帶著幾分肅穆的光柱。皇帝李世隆端坐在龍椅之上,神色凝重,目光緩緩掃過殿下一眾大臣,清了清嗓子說道:“今日,朕想與諸位愛卿商討一下科舉改革之事。如今大魏內憂外患,柔然在邊境虎視眈眈,國內又有諸多事務亟待處理,朕以為,現行的科舉製度需做出變革,以選拔出更多適應時代需求的人才。”他的聲音沉穩有力,在空曠的殿內回蕩,如同洪鐘鳴響,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像炸開了鍋一般,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陛下,這科舉製度可是我大魏立國之本,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怎能說改就改?”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臣顫顫巍巍地站出來,聲音帶著幾分急切與惶恐,仿佛守護著什麼珍貴的寶物,生怕被人奪走。他的臉上滿是皺紋,此刻因激動而微微泛紅,眼睛瞪得滾圓,直直地盯著皇帝,似乎想用眼神說服陛下收回成命。

“是啊,陛下,”另一位身形富態的大臣也附和道,肚子隨著他的動作微微起伏,活像一個正在充氣的皮球,“科舉關乎天下士子的前途,貿然改革,恐會引起混亂,動搖國本啊!”他一邊說著,一邊用手帕擦拭著額頭冒出的汗珠,神色緊張,似乎這改革之事已經讓他如臨大敵。

然而,也有一些大臣持有不同意見。“陛下,老臣以為,時代在變,科舉製度也應與時俱進。如今我大魏麵臨諸多挑戰,急需能文能武、有真才實學的人才。現行科舉過於偏重經史子集,對實務和謀略方麵的考察不足。若能改革,定能為我大魏選拔出更多可用之才。”一位身著藍色官袍的中年大臣站出來,言辭懇切,目光堅定,他的眼神裡透著對國家未來的憂慮與期望,仿佛在向眾人描繪一幅美好的藍圖。

李天澤站在殿下,靜靜地聽著大臣們的爭論,心中暗自思忖。他深知科舉改革的重要性,在如今大魏麵臨柔然威脅,內部又有呂家危機等諸多複雜局勢下,改革科舉,選拔出更多優秀人才,無疑是增強國力、應對危機的關鍵。想到此處,他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陛下,臣附議改革科舉。如今大魏正處多事之秋,火器營的組建需要懂技術、善謀略的人才,邊境防禦也需有勇有謀之士。科舉改革,可增設實務、軍事等科目,廣納天下英才,為我大魏所用。”他的聲音洪亮而堅定,如同利劍出鞘,劃破了朝堂上的嘈雜。

皇帝李世隆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二皇子所言極是。朕意已決,科舉改革勢在必行。但具體如何改革,還需諸位愛卿細細商討。”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林正風林相站了出來。他身著華麗的朝服,身姿挺拔,臉上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微笑,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陛下,老臣以為,科舉改革雖好,但也需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可先在部分地區試點,觀察效果後再逐步推廣。同時,對於士子們的安撫工作也需做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動蕩。”他的聲音不高,但沉穩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吐出,讓人不得不信服。

皇帝李世隆微微頷首:“林相所言甚是。此事就交由林相牽頭,二皇子協助,儘快拿出一個詳細的改革方案。”

“臣遵旨!”林正風和李天澤同時跪地領命。

退朝後,李天澤和林正風並肩走在禦花園的小徑上。春日的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暖融融的,可兩人的心情卻並不輕鬆。“二皇子,此次科舉改革,意義重大,但阻力也不小啊!”林正風微微歎了口氣,眼中透著憂慮,“那些守舊的大臣,定會想儘辦法阻撓,我們需得小心應對。”

李天澤微微點頭:“林相所言極是。不過,為了大魏的未來,再大的阻力我們也要克服。此次改革,不僅關乎科舉,更關乎大魏能否在這亂世中崛起。”他的眼神堅定,望著遠方,仿佛已經看到了改革成功後大魏繁榮昌盛的景象。

經過數日的精心謀劃,李天澤和林正風帶著詳細的科舉改革方案再次踏入朝堂。“陛下,關於科舉改革,臣等已有初步方案。”林正風上前一步,恭敬地呈上一本厚厚的折子,“首先,在考試科目方麵,除保留傳統的經史子集內容外,增設‘實務策論’科目,要求考生針對當下大魏麵臨的民生、經濟、水利等實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以此考察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可出題讓考生論述如何改善農田灌溉以提高糧食產量,或是應對突發災荒的救災策略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再者,”李天澤接著補充道,“增設‘軍事謀略’科目。鑒於當下柔然威脅,大魏急需軍事人才。此科目中,考生需分析經典戰例,闡述戰略戰術運用,甚至模擬戰場局勢給出應對之策。像分析曆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探討將領如何排兵布陣、利用地形等,以此選拔出有軍事才能的人才,為我大魏軍隊注入新鮮血液。”

“另外,”林正風繼續說道,“為了選拔出真正有才能的工匠人才,設立‘技藝專長’科目。對擅長器械製造、建築營造、醫術藥理等技藝的考生進行專門考核。比如,讓擅長器械製造的考生現場設計並製作一件簡單實用的工具,以此檢驗其技藝水平。通過這一科目,為火器營、工程建設等領域輸送專業人才。”

“在考試形式上,”李天澤補充,“除傳統的筆試,對於實務、技藝等科目,增加麵試和實操環節。比如,實務策論麵試時,由朝中相關部門官員組成評審團,針對考生的答卷進行現場提問,深入考察其思路和能力;技藝專長科目則需考生現場演示技藝,確保選拔出有真才實學之人。”

“而在錄取機製方麵,”林正風進一步闡述,“打破以往單一按成績排名錄取的方式。綜合考量考生在各個科目中的表現,不同科目設定不同權重。對於在某一科目表現極為突出,雖其他科目略有不足的考生,也給予破格錄取的機會,以選拔出偏才、專才。”

朝堂上再次議論紛紛,有的大臣麵露驚訝之色,對這些新穎的改革措施感到意外;有的則低頭沉思,似在權衡利弊。但皇帝李世隆聽後,眼中露出讚賞之意:“此方案甚妙,既保留了傳統科舉的精華,又融入了適應時代的新元素。就依此方案,先在京城及周邊地區試點推行,觀察成效。”

然而,科舉改革的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在民間引起了軒然大波。京城的茶樓酒肆裡,人們都在談論著此事。“聽說了嗎?朝廷要改革科舉了,以後考試可不光考四書五經啦!”一個年輕的書生興奮地說道,眼中閃爍著光芒,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

“是啊,可這改革到底是好是壞呢?我們這些苦讀多年的學子,會不會因此前功儘棄?”另一個書生憂心忡忡地說道,臉上滿是焦慮,手中的茶杯也不自覺地微微顫抖。

與此同時,呂家府邸內,呂蒙也在為科舉改革之事發愁。“這科舉改革,看似與呂家無關,可如今呂家深陷危機,若不能在朝堂上爭取到更多支持,如何洗清冤屈?”呂蒙眉頭緊鎖,在書房內來回踱步,腳步急促而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自己的心尖上。“這改革之事,說不定也是一個機會,隻是,我們該如何把握呢?”他的眼神中透著迷茫與思索,像是在黑暗中尋找著一絲曙光。

而在城外的一處秘密據點內,幾個神秘人也在談論著科舉改革。“這大魏皇帝,竟然想改革科舉,看來是察覺到危機了。”一個聲音低沉地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嘲諷,“不過,這對我們來說,或許也是個機會。”

“哦?此話怎講?”另一個聲音好奇地問道。

“科舉改革,勢必會引起各方勢力的爭鬥。我們正好可以從中攪和,讓大魏更加混亂,為柔然的進攻創造機會。”那個低沉的聲音冷笑著說道,笑聲在黑暗中回蕩,讓人不寒而栗。

一時間,科舉改革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激起了千層浪。各方勢力都在圍繞著它,或謀劃,或擔憂,或期待。而李天澤和林正風,也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他們如同在荊棘叢中開路的勇士,雖前路艱難,但為了大魏的未來,必須勇往直前,將科舉改革進行到底。

喜歡大魏風雲之千秋帝業請大家收藏:()大魏風雲之千秋帝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終墜 高武:我以凡軀,叩開神門 與絕色姐姐合租,美女愛上我 漁獵東北:從街溜子到山海王 抗日:我是狙擊手 本心之源 女帝教我當大師,開局全款買凶宅 夜王與白姬之詩 記述 誤綁後,高冷仙尊喊我道侶寶